所谓的白左,最初在人人网上是硕帝发明的,白人左派,但后来泛指西方的文化左翼了。
其实所谓的西方文化左翼,在二战以后,他的这样的一个崛起,跟对苏联主导的共产主义运动丧失信心有直接的关系,它背后会有一个关于美苏的趋同论的这样的一个观点。
比方说写《1984》的乔治奥威尔,奥威尔在《动物庄园》,因为《动物庄园》是一个影射小说,大家都知道动物农场其实就在影射苏联,我们看它最后的结尾,讲猪和人之间,分不清楚猪还是人,猪和人之间没有任何区别,猪也开始学着人两条腿走路,然后穿西装打领带,跟这些所谓的农场主谈笑风生,其实背后就影射苏联,最后走到跟美国一样的道路。
托派的关于美苏趋同论的这个主张,对于西方文化左派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所以他的整个观点,其实就说30年代以后的苏联,跟西方的资本主义没有区别,确实30年代以后,苏联有一个巨大的政策调整,就是开始我要讲跟西方国家做生意了,尤其跟美国,那么当时美国的大量的资本,因为在1929年的经济危机以后,这些所谓的资本没地方去,那么当时投资了大量苏联的工业企业,比方说那个时候我们老一辈人可能知道比较清楚的,在毛主席年代,叫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联合厂,当时有一个叫《马钢宪法》,就所谓的《马钢》,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联合厂的成套设备,其实都是美国引进的,甚至要吸收美国泰罗制的一些管理方式,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所以这个东西后来成为了西方左翼攻击苏联的一个很重要的借口。尤其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56年的时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
因为我们都知道那个时候赫鲁晓夫有一个秘密报告,那个直接对于斯大林的影响,在国际社会对于斯大林的声望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出现了好多欧洲国家,西方国家出现了当地共产党员大面积脱党的这样的一个情况,这一点直接导致了西方左翼有两个影响,我认为是比较剧烈。
一个就是说当一个苏联模式被证实,或者说他们认定苏联模式失效了以后,本来就在政治上软弱无力,原来还寄希望于一个理想的国家,现在发现国家不理想,那怎么办呢?对于他们来讲影响很大,就是把整个自己的思考方向跟斗争方向转到了一个文化上面。
按照道理来讲,左派讲集体,右派讲个人,但现在恰恰是白左,特别讲个人,而且他讲的个人跟自由主义那种意义上的个人还不太一样,他要无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按照道理来讲,左派讲群众,右派讲精英,但现在恰恰是来做是很精英化的,而整个右翼反而是更贴近于欧洲的所谓的传统的无产阶级
所谓的文化左翼,原先主要还是集中在学院派,但是十年来它的变化非常的大,一个就是说小布什时代,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后,普遍导致的所谓对新自由主义信仰的破产。
因为我记得那一年印象非常深刻,是09年还是10年,当时冬季达沃斯论坛居然去公开讨论社会主义的问题。到了2011年美国不是有一个占领华尔街运动吗?这个运动无疾而终以后,很快出现了一个网络媒体的新一波的发展高潮,尤其是自媒体平台出现,我们会发现一个大的问题,就是说西方传统的精英,它的资本精英其实控制不住舆论,现在反过来被舆论反噬。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媒体平台发达的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各种乱七八糟政治正确就通过媒体释放出来了。
上一篇:“零公里”卖爆,结果如何
下一篇:糗大了是什么意思 糗大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