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雪严
时下,媒体融合浪潮正推动新闻传播从“单一介质”向“全媒生态”跃迁,这对新闻记者的能力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新闻记者必须主动适应这种新变化,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一、传统媒体向“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转型
技术革命倒逼传播格局重构。移动互联网使信息消费从“固定终端”转向“多屏时代”,《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新闻早餐”音频版,适配通勤场景,日均播放量超2000万次,场景化传播的必要性显而易见。社交媒体时代,用户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生产者,传统媒体“我采你看”的单向传播模式受到挑战,须向“用户参与式”传播转型。算法推荐成为主流分发方式。今日头条的推荐系统通过分析用户10万+行为标签,实现内容精准触达,腾讯新闻的“热点预测AI”能提前2小时预判舆情趋势。在此场景下,传统媒体遭受受众流失与营收下降的困局。某省级都市报调研发现,其35岁以下读者占比从2015年的45%降至2023年的19%,年轻受众断层危机凸显。河南省郑州市暴雨期间,抖音“救灾互助”话题下的UGC内容更新速度比传统媒体快47分钟。AI已能覆盖80%的标准化内容生产,传统媒体的“信息速递”功能被严重稀释。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政策红利正推动传统媒体向“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加速转型。
二、新闻采访手段实现迭代更新
采访工具的智能化日益发展,无人机航拍技术广泛应用。深圳特区报记者用大疆Mavic 3拍摄的“大湾区基建全景”,使新闻画面的空间维度从二维升级为三维,稿件传播量提升300%。智能传感器也在实践中运用。路透社记者在环境报道中使用便携水质检测仪,实时采集数据并生成可视化图表,使调查报道的科学性增强45%。社交媒体监测成为重要手段。澎湃新闻“舆情大脑”系统可实时抓取微博、抖音等平台的关键词数据,帮助记者提前锁定新闻线索,选题命中率提升28%。
采访形态的“沉浸式”不断升级。VR全景记录增强现场感,《新京报》“我们视频”团队用Insta360 Pro拍摄的“武汉解封现场”VR新闻,用户可360°观看街头场景,互动时长超传统视频5倍。AI语音识别显示高效率,科大讯飞“听见”系统可实时将采访录音转化为文字,准确率达98%,使突发新闻的成稿速度提升60%。
采访模式的协同化更加便捷。某报发起的“塑料污染调查”项目,通过平台征集用户拍摄的污染照片,经AI图像识别筛选后形成数据地图,共收集有效线索2.3万条。新华社“现场云”平台在两会报道中设置“记者提问AI助手”,用户可通过语音输入问题,AI实时生成答问要点,记者据此调整采访方向,使报道更贴近受众。
三、记者职业素养提升路径
要实现从“单一介质”到“全媒生态”的思维重构。要理解平台特性,比如抖音记者需掌握“黄金3秒”法则(前3秒决定60%完播率),B站记者要熟悉“弹幕文化”对内容节奏的要求。要强化服务意识,比如《浙江日报》“小时新闻”客户端设置“记者帮”板块,记者化身“民生服务管家”,通过短视频解答政策疑问,使用户日均咨询量突破1万次。
要实现从“经验判断”到“算法辅助”的路径重构。要掌握基础数据分析能力,比如需掌握Excel透视表、Python Pandas库等工具,能快速解读用户画像、舆情趋势等数据。要增强算法逻辑认知,比如要了解推荐算法的“协同过滤”“内容标签”等基本原理,避免被“信息茧房”误导选题方向。
要实现从“稿件思维”到“产品思维”的认知重构。要始终把目标效果放到首位,比如,湖南卫视记者在《乘风破浪的姐姐》报道中,将采访素材拆解为“正片+幕后花絮+选手vlog+数据可视化”的产品矩阵,分别适配电视、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使内容传播效能最大化。
要实现从“精通一门”到“一专多能”的技能重构。要熟练掌握短视频制作,比如,要掌握剪映、Premiere等工具,能在30分钟内完成“选题策划+拍摄+剪辑+发布”的全流程操作;要学会使用Tableau、Datawrapper等工具,将复杂数据转化为动态图表;要掌握虚拟技术应用,比如,要熟悉虚拟主播驱动软件(如Vtube Studio)、AR特效制作工具(如Spark AR),能策划“真人记者+虚拟场景”的融合报道等。
要实现从“跑线记者”到“复合业务”的知识重构。要学习法律知识,在数据采集、用户隐私处理等环节避免法律风险;要学习科技常识,了解区块链存证、元宇宙传播等前沿技术原理,提升报道可信度;要增强现实语境感知能力,比如,要熟悉Z世代亚文化(如二次元、电竞语言),使报道更贴近年轻受众认知习惯。
总之,融媒体时代的新闻记者不再是“文字工匠”或“镜头操作员”,而是要做具备“内容策划+技术应用+用户运营+价值判断”复合能力的“媒体工程师”。因此,这就要求新闻记者既要像传统媒体记者一样深耕信源、锤炼文风,又要如技术从业者般掌握数据工具、理解算法逻辑。相信在未来的新闻“战场”,胜利终将属于那些能在技术浪潮中保持人文温度,在数据丛林里坚守价值罗盘的“新型新闻人”。(作者单位:阳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