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睡》、《呼吸,为了疗愈》、《静坐》杨定一 著
责编 | 柒排版 |沐言
第 9078篇深度好文:5799字 | 11 分钟阅读
为何我们总是疲惫不堪?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你是否也常常在深夜对着电脑屏幕感叹“累成狗”,拖着疲惫的身躯加班到凌晨?
比如,35岁的李先生,一位在互联网公司拼搏的程序员,为了赶项目进度,连续一个月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白天靠咖啡强撑。
结果项目结束后,他不仅体重飙升了10斤,还落下了失眠的毛病,每晚躺在床上,脑海里全是代码,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又或者像28岁的王女士,身为职场妈妈,白天要应对繁重的工作,晚上还要照顾孩子,长期的压力让她患上了焦虑症,总是莫名地心慌、烦躁,身体也频繁出现各种小毛病。
失眠、焦虑、肥胖、慢性疾病……这些健康“杀手”正悄然潜伏在我们身边。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超60%的成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中国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5%!我们是否该反思,究竟为何会陷入这样的健康困境?
当我们在不停吐槽时,或许该问问自己:我们是否正在用“忙碌”逃避对健康的责任?是否在用“外求”掩盖内心的焦虑?
“世界预防医学领域天才中的天才”杨定一博士的“全部生命系列”如同一面镜子,照见现代人健康危机的根源,也提供了一条回归之路——不是与时代对抗,而是学会在加速中保持内心的从容,在忙碌中守护生命的节奏。
毕竟,健康从来不是奢侈品,而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
睡眠、呼吸、静坐、饮食,这些看似平常的生理活动,实则对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良好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就像给生命系统做了一次全面的‘大保养’,让身体和大脑在深度休息中得到充分的滋养,从而提升免疫力,让记忆力与专注力如同装上了强力引擎,飞速运转;
2.正确的呼吸方式
正确的呼吸方式,如深呼吸,能够调节自律神经,缓解压力,提升免疫力,还能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让我们在面对生活压力时更加从容;
静坐是一种探索自我、认识生命本质的途径,通过静坐,我们能够学会放下执念,接纳现实,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同时还能提升专注力,改善情绪状态。
3.合理的饮食
合理的饮食能为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和抗氧化物质,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杨定一博士在首部作品《真原医》中,将传统医学的智慧与现代科学的严谨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整体疗法”的概念。
他提出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因此,在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时,不能仅仅关注局部的症状,而要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睡眠、呼吸、静坐、饮食等多方面因素。
一、睡眠:生命的重启键
夜深人静,你却辗转反侧,数羊数到天亮。失眠,这个现代人的隐形杀手,正让无数人陷入无尽的疲惫与焦虑。
在《好睡》一书中,杨定一博士深刻剖析了现代人睡眠问题的根源。他指出,睡眠不仅仅是身体的休息,更是生命系统的全面修复与重启。
然而,快节奏的生活、电子产品的泛滥、不规律的作息,让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失眠的困境。
现代生活中,电子产品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干扰我们的生物钟,使我们难以入睡。
不规律的作息,比如熬夜加班、周末补觉等,会打乱身体的睡眠节律,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长期失眠不仅会让我们在白天感到疲惫不堪、注意力不集中,还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患上各种疾病的风险。
杨博士通过科学的研究和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如何通过调整睡眠环境、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进行睡前放松训练等方法,重拾高质量的睡眠,让生命在深度睡眠中得到真正的滋养。
以下是《好睡》书中介绍的睡眠小方法,帮助你改善睡眠质量:
方法1:睡前放松训练
泡热水澡:睡前泡个热水澡,让温暖的水流舒缓身体的疲惫,有助于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状态。
听轻柔音乐:选择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帮助自己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睡前进行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如瑜伽中的猫牛式、婴儿式等,帮助放松紧绷的肌肉,缓解身体紧张。
深呼吸练习:采用“4-7-8”呼吸法,即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重复几次,有助于降低心率,放松身心。
方法2:舌抵上颚与鼻子呼吸
舌抵上颚:睡前将舌头轻轻抵住上颚,有助于放松副交感神经系统,促进睡眠。这个动作还能帮助减少打鼾,提高睡眠质量。
鼻子呼吸:尽量用鼻子呼吸,避免用嘴巴呼吸。鼻子呼吸有助于过滤空气中的杂质,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同时促进体内一氧化氮的生成,有助于放松血管,降低血压。
方法3:建立积极的睡眠态度
接受失眠,不强行入睡:如果躺在床上无法入睡,不要焦虑或强迫自己入睡。可以起床做一些轻松的活动,如阅读、冥想,直到感到困倦再回到床上。
保持感恩心态:睡前进行感恩练习,回想一天中值得感激的事情,有助于放松心情,提升睡眠质量。
有一位长期受失眠困扰的中年女性,白天,她在职场上奋力拼搏,应对各种繁琐的工作任务;晚上回到家,还要照顾家人的生活起居。
长期的劳累让她陷入了严重的失眠困境,每晚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白天,她精神萎靡,注意力无法集中,情绪也变得暴躁易怒。在了解到杨博士关于睡眠是生命系统全面修复与重启的理念后,她决定尝试调整。
她精心优化了睡眠环境,把卧室布置得温馨又舒适,调暗灯光,营造出静谧的氛围,让卧室成为放松身心的港湾;
同时,建立了规律的作息习惯,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让身体的生物钟逐渐适应稳定的节奏;
睡前,她会泡个热水澡,让温暖的水流舒缓身体的疲惫,听一些轻柔的音乐,仿佛置身于宁静的森林,还会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放松紧绷的肌肉。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她欣喜地发现自己重获了久违的深度睡眠。
现在,她每天都能精神饱满地迎接新的一天,也有更多的精力陪伴家人,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二、呼吸:
连接宇宙能量的桥梁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喘不过气,浅而快的呼吸如同焦虑的鼓点,敲打着我们脆弱的神经。
在《呼吸,为了疗愈》一书中,杨定一博士带我们走进呼吸的奥秘,重新认识呼吸的重要性,并教会我们如何通过深呼吸来平复情绪,缓解压力。
呼吸不仅仅是气体交换的过程,更是我们与宇宙能量互动的桥梁。正确的呼吸方式能够调节自律神经,缓解压力,提升免疫力,甚至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现代人由于压力大、情绪紧张,往往习惯于浅而快的呼吸方式,这不仅限制了氧气的摄入,还加剧了身体的紧张状态。
当我们感到紧张或焦虑时,呼吸会变得急促而浅表,这种呼吸模式会进一步刺激交感神经,使我们处于更加兴奋和紧张的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以下4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改善呼吸模式:
方法1:舌抵上颚呼吸
轻轻闭上嘴巴,将舌头抵住上颚(口腔上方靠近牙齿的位置),然后进行正常的鼻呼吸。吸气时,感受空气通过鼻腔进入肺部;呼气时,感受空气从肺部缓缓流出。
舌抵上颚能够刺激副交感神经,帮助身体放松,减少焦虑和压力。同时,这种呼吸方式还有助于减少打鼾,提高睡眠质量。
方法2:鼻孔交替呼吸
坐直或躺平,用右手拇指压住右鼻孔,通过左鼻孔吸气;然后用无名指压住左鼻孔,通过右鼻孔呼气。
接着,通过右鼻孔吸气,再用拇指压住右鼻孔,通过左鼻孔呼气。如此反复进行,每次练习几分钟。
鼻孔交替呼吸能够平衡左右脑的功能,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同时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
方法3:缓慢深长的呼吸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进行缓慢而深长的呼吸。吸气时,尽量让空气充满整个肺部,感受腹部的膨胀;
呼气时,尽量将肺部的空气完全排出,感受腹部的收缩。保持呼吸的节奏稳定而缓慢,每次呼吸尽量持续相同的时长。
缓慢深长的呼吸能够降低心率和血压,减轻身体的紧张状态,帮助人们进入放松和平静的状态。
方法4:腹式呼吸
找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或躺下,将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让腹部膨胀,感觉空气充满整个腹部;
呼气时,让腹部收缩,仿佛将空气从腹部挤出。保持呼吸深长而缓慢,每次吸气呼气尽量持续相同的时长。
腹式呼吸能够增加氧气的摄入量,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促进身体放松,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有一个因工作压力巨大而长期焦虑的销售人员,每天都要面对艰巨的业绩指标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呼吸也变得浅而快。
他经常感到心慌、气短,情绪也变得暴躁易怒。在学会“腹式呼吸”后,他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进行练习。
腹式呼吸是通过腹部的起伏来带动呼吸,吸气时腹部膨胀,呼气时腹部收缩。
这种呼吸方式能够增加氧气的摄入量,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促进身体放松。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不仅改善了呼吸模式,还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心态也变得更加平和与从容。
他说:“以前我总是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现在通过腹式呼吸,我能在忙碌的工作中拥有片刻的喘息。”
每当你感到焦虑时,可以闭上眼睛,做几次深呼吸。整个世界都会安静下来,只剩下与你自己的对话。身体逐渐放松,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也会慢慢消散。
三、静坐:
探索内在世界的奥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心灵难以找到片刻的宁静。
在《静坐》一书中,杨定一博士带领我们走进静坐的世界,探索内在和平与宁静的奥秘。
静坐不仅仅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方法,更是一种探索自我、认识生命本质的途径。
通过静坐,我们能够学会放下执念,接纳现实,从而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杨博士指出,我们的内心常常被各种杂念和欲望所填满,这些杂念和欲望就像乌云一样,遮蔽了我们内心的光明。而静坐就像是一阵清风,能够吹散这些乌云,让我们看到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智慧。
他分享过一个长期受焦虑困扰的读者故事。这位读者在生活中总是担心各种事情,对未来充满恐惧,情绪状态非常糟糕。
在开始坚持静坐练习后,他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盘腿而坐,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
刚开始的时候,他的脑海中会不断涌现出各种杂念,但他并没有刻意去驱赶这些杂念,而是任由它们来去自如。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能够逐渐专注于当下,不再被过去的烦恼和未来的担忧所困扰。
坚持静坐练习三个月后,他的情绪状态得到了显著改善,不仅焦虑感减轻了,还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和专注力也有所提升。
他说:“静坐让我学会了与自己和解,不再被外界的评价所左右。现在的我,更加懂得如何倾听内心的声音,也更加珍惜与自己相处的每一刻。”
从科学角度来看,静坐能够影响大脑结构。
研究表明,长期坚持静坐的人,大脑中与注意力、情绪调节相关的区域会发生积极的变化,神经连接更加紧密,从而提升专注力,改善情绪状态。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似乎总是忙于应对外界的挑战,却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倾听内心的声音。
静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自己内心对话的机会,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内在潜力,实现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杨博士提出了多种静坐方法和技巧,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修行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静坐方法。比如:
方法1:数息法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闭上眼睛,开始用鼻子慢慢地吸气,同时心里默默地数着“一、二、三、四”,直到吸满一口气;
然后,用嘴巴缓缓地呼气,同样在心里默默地数着“一、二、三、四”,直到呼尽一口气。
如此反复进行,每次练习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
通过数自己的呼吸次数,帮助集中注意力,让内心逐渐平静下来,减少杂念的干扰。
方法2:观息法
同样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观察呼吸的进出、长短、深浅等变化,但不去刻意改变呼吸的节奏,只是单纯地观察和感受。
通过观察呼吸,增强对当下身体的感知能力,提升专注力,同时有助于情绪的稳定和调节。
方法3:持咒静坐
选择一句简短而富有意义的咒语或正念语句(如“平静”、“慈悲”等),在静坐时反复默念或轻声诵念。
同时,配合呼吸的节奏进行诵念,吸气时默念咒语的前半部分,呼气时默念咒语的后半部分。
通过持咒,将注意力集中在咒语的意义和声音上,有助于净化心灵,增强正念和慈悲心,提升内在的平和与宁静。
四、饮食与断食:
找回身体的平衡点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吃得越多,身体却越差。
高糖高脂的饮食、无休止的加班餐,让我们的身体不堪重负,慢性疾病悄然找上门来。
其实,现代人的饮食问题不在于“吃不够”,而在于“吃不对”。
过多的加工食品、高糖高脂的食物,不仅加重了身体的负担,还打乱了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加工食品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添加剂、防腐剂和人工色素,这些物质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潜在的危害。
以下4种饮食调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所改善:
方法1:减少精制糖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避免或严格限制含糖饮料、糖果、甜点等高糖食品的摄入。
选择新鲜水果作为甜食的替代品,但也要注意控制量,因为水果中也含有天然糖分。
同时,尽量避免或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如方便面、薯片、即食餐等,这些食品通常含有高量的盐、糖和不健康的脂肪。
方法2: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比例
每餐都尽量包含丰富的蔬菜,尤其是深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胡萝卜等,它们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
水果应选择新鲜、当季的品种,避免果汁(即使是自己鲜榨的,也因去除了纤维而糖分浓度高)。
全谷物如糙米、燕麦、全麦面包等应替代精制谷物如白米、白面包,以提供更持久的能量和更多的营养素。
方法3:选择优质脂肪
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如动物油脂、油炸食品中的脂肪。
增加不饱和脂肪的摄入,特别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三文鱼、鲭鱼)、亚麻籽、核桃等。
同时,适量摄入富含健康脂肪的植物油,如橄榄油、椰子油(未精炼的)。
方法4: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选择瘦肉(如鸡胸肉、鱼肉)、豆类(如黑豆、鹰嘴豆)、坚果和种子作为蛋白质来源。
避免过多摄入加工肉类(如香肠、火腿)和高脂肪的红肉。同时,注意蛋白质的分配,每餐都包含适量的蛋白质,以维持肌肉质量和促进饱腹感。
结语:
拥抱健康,拥抱生活的馈赠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和诱惑的时代,健康危机如影随形。
但正如杨博士所揭示的,健康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我们可以通过主动追求和科学方法实现的现实。
当我们学会将健康理念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在每个清晨,用深呼吸迎接第一缕阳光;
在每一个夜晚,用高质量的睡眠为身体充电;
在每一个闲暇时刻,用静坐与内心对话;
在每一顿餐食中,用健康的饮食滋养身体……
我们不仅收获了身体的健康、心灵的宁静与富足,更将以饱满的生命状态去拥抱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不妨从今天开始,尝试调整你的睡眠、呼吸、静坐和饮食习惯,让健康成为生命最美的底色!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