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四轮经贸谈判前夕,美方突然出招引发轩然大波
备受瞩目的中美第四轮经贸谈判即将拉开帷幕,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特朗普政府却突然不按常理出牌,做出一个触及中国底线的危险举动。面对如此赤裸裸的挑衅,中国方面立即作出强硬回应,用掷地有声的四个字向美方发出严厉质问。如果美国不能及时纠正错误并给出合理解释,这场来之不易的谈判很可能就此泡汤。
回顾中美经贸谈判历程,今年7月底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三轮谈判虽然持续了两天,但由于美方始终抱着占不到便宜就是吃亏的顽固态度,导致谈判成果不尽如人意。最终双方只能将休战期再次延长,为第四轮谈判埋下伏笔。
最新消息显示,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定于9月14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中国代表团举行为期三天的会谈。此次谈判聚焦三大核心议题:美国单边关税政策、出口管制滥用以及TikTok禁令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原定关税休战期本应持续到11月10日,但美方突然对TikTok下达不卖就禁的最后通牒,将截止日期定在9月17日,迫使谈判不得不提前举行。
然而就在谈判前夕,美方再次故技重施。9月12日,美国商务部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将32家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其中中国企业就占了23家,涉及半导体、量子技术等关键领域。这种赤裸裸的技术封锁,明眼人都能看出是美方在谈判前故意制造筹码的惯用伎俩。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政府此举暴露出三个不可告人的目的:
首先是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持续打压。清单中13家半导体相关企业的入选,暴露出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崛起的恐慌。从限制高端芯片到打压华为,美国一直在不遗余力地遏制中国技术进步。
其次是典型的谈判前施压策略。前三轮谈判中,尽管就关税休战达成共识,但根本矛盾仍未解决。美方此时出手,显然是想在谈判前制造压力,迫使中国在关税、稀土出口等议题上让步。
最后是特朗普的无牌可打困境。从关税战到芯片战,从台湾问题到美元霸权,特朗普手中的牌越打越少。在谈判临近之际,只能靠制裁中国企业来虚张声势。
面对美方的挑衅,中国商务部第一时间作出强硬回应,用意欲何为四个字直指美方用心,并严厉谴责其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的做法。中国明确表示:要谈,我们敞开大门;要打,我们奉陪到底。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不仅停留在口头警告,还迅速采取实质性反制措施:对美产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就集成电路领域歧视性政策启动反制程序。这种强硬而精准的反击,让习惯耍横的特朗普政府踢到了铁板。
这场持续大半年的经贸博弈证明,中国有足够的智慧和实力应对任何挑战。如果美方真心想解决问题,就应该放下霸权思维,以平等、相互尊重的态度进行对话。至于第四轮谈判能否取得突破,完全取决于美国能否拿出应有的诚意。毕竟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合作共赢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