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朗普祭起关税战大旗的时候,柬埔寨属于第一批次“屈服”的国家。当时有很多网友感叹道:面对强权,包括柬埔寨、越南在内的中小型经济体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做过激行动,息事宁人。
是的,这个观点没错,但证据不充足
今天,南生将利用柬埔寨2025年前8个月的对外贸易数据,告诉您:金边为何在特朗普的威逼之下毫无抵抗力。也就是说:柬埔寨的“屈服”并非软弱,而是在残酷现实下的唯一理性选择。
柬埔寨海关公开的消息显示:泰国依然是其第四大贸易伙伴,但由于边境冲突,两国8月份的贸易额同比锐减三成,进而导致:今年前8个月,柬泰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4.6%,缩减至26.6亿美元。
其中,柬埔寨从泰国进口21.25亿美元的商品,同比下降4.1%;柬埔寨向泰国出口5.34亿美元的商品,同比下降6.4%。
第三名是越南,前8个月的双边贸易额为55.87亿美元,同比增长6.8%。其中,柬埔寨对越南出口27.47亿美元,同比增长11.5%;自越南进口28.4亿美元,同比增长2.6%。
中美两国排在第一与第二的位置。其中,我国是柬埔寨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在今年前8个月接近12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100亿美元相比,增幅超过26%。
中柬贸易中,柬埔寨对华出口金额为10.58亿美元,同比下降8%;自中国进口116.38亿美元,同比大涨30.4%——在和中国的贸易中,柬埔寨方面的逆差金额高达105.8亿美元。
再看排在第二位置的美国,前8个月与柬埔寨的贸易额为85.55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其中,柬埔寨对美出口83.12亿美元,增长23.2%;自美进口2.43亿美元,增长39.8%——柬埔寨顺差80.7亿美元。
看到了吧,柬埔寨出口至中国的商品金额为10.58亿美元,而销往美国的商品金额却高达83.12亿美元——这份数据可清晰地看到,柬埔寨在面对美国的贸易压力时,之所以选择妥协而非对抗,是源于极其不对称的贸易结构。
对柬埔寨而言,美国是其无法承受的“关税之重”
柬埔寨出口的核心产品,如服装、鞋类和旅行用品,都是价格敏感型商品。高额关税将使这些商品立即失去竞争力,国际买家(如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会迅速将订单转移到越南、孟加拉国等其他低成本国家。
美国可以轻易地对一百多亿美元的柬埔寨商品加收高额关税,而柬埔寨的反制措施——若对区区2.43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也加税,这几乎毫无意义,形同“隔靴搔痒”。
也就是说:对柬埔寨而言,这不是一场可以讨价还价的博弈,而是关乎国家经济生存的威胁。保住美国市场,就是保住经济的生命线;保住美国市场,就是保住柬埔寨为数不多的获取外汇的渠道。
这种依赖并非偶然,而是深深植根于柬埔寨的经济发展模式之中。该国通过吸引外资建立了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制造业,本质上是一个“两头在外”的精密链条:一端依赖从中国进口的原材料、机械设备与中间产品。
另一端则完全倚重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来消化成品。数据显示,柬埔寨对华贸易逆差高达105.8亿美元,这巨额逆差恰恰是其制造业的“输血线”,而超过80亿美元的对美顺差,则是维系整个经济循环的“生命线”。
一旦美国市场因高额关税而关闭,不仅这条生命线会骤然断裂,连带着为进口中国原料而背负的逆差也将失去弥补的来源,整个经济体系将面临休克风险。
因此,柬埔寨的“毫无抵抗力”是一种结构性的必然
它的工业体系深度嵌入由“中国供应、美国消费”主导的全球化分工中,自身则处于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环节。这种模式在和平时期带来了经济增长,但在大国博弈的飓风面前,却暴露了其致命的脆弱性——它手中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筹码。
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下时,柬埔寨面临的不是一场可以讨价还价的博弈,而是一道关乎经济存亡的单选题:屈服,虽失尊严但可求生;抵抗,则意味着整个外向型经济体系的崩溃,以及数百万依赖出口制造业就业人口的生计困境。
在这种残酷的现实下,迅速妥协以稳住最大出口市场,便成为政府唯一理性且负责任的选择。这幕场景也正是全球众多中小型经济体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缩影,它们的繁荣与脆弱,都系于那张由他人主导的全球贸易网络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