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资源不断进步、健康意识日益普及的今天,癌症依旧是人类健康领域难以攻克的“顽固堡垒”。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癌症患者群体的生存现状时,一个残酷却鲜少被大声言说的真相浮出水面——在面对癌症的时候,男女依然呈现了差异性。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不同性别癌症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说明:这个数据依然是标准化后的数据。
男性发病率:我们可以发现,男性发病最高的三种癌症:肺癌,胃癌和肝癌。
其中肺癌基本维持不变,而胃癌和肝癌呈现下降的趋势。这反映出我国男性在饮食等角度的提高!
女性发病率
女性第一高发癌症是乳腺癌,女性要关爱自己的乳房
第二第三分别是肺癌和结直肠癌,这一点我在之前的文章提到过,中国的饮食和空气问题。
男性死亡率。在死亡率方面,各种癌症基本基本上维持一个不变的水平,前三名依然是肺癌,肝癌和胃癌
女性死亡率。在死亡率方面,女性死亡率最高的前三种癌症依次是:肺癌,胃癌和肝癌
男性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现象,就是即男性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在上升。
这是前列腺癌的发病率。
这是前列腺癌的死亡率
这个一方面原因是检测手段的提高,另一方面,本身也反映出了男性前列腺的关键意义。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性腺器官。是男性最大的附属性腺,其分泌的前列腺液是精液的重要组成成分。此外,前列腺还有控制排尿的功能,因此如果排尿有异常,需要注意,有必要话,去看医生。
男性,要关爱前列腺哈,比如少抽烟喝酒,多运动不肥胖,节制生活等
女性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有两个癌症甲状腺癌和宫颈癌。这二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1,甲状腺癌。这个癌症在女性人群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关于甲状腺癌的问题,目前还有争议,有认为碘的问题,但是根据男女差异,更主要原因是男女激素分泌的差异问题。这个需要专门对待。
2,宫颈癌。宫颈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一点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目前已知的宫颈癌的明确风险之一是人乳头瘤病毒(HPV),大多数女性会感染HPV。
HPV主要是通过性生活传播,但也会通过不洁用具,比如酒店用品等。女性感染的高峰期有两个:26-30及46-50岁。
不过可喜的是,HPV病毒的疫苗已经在中国全面上市。疫苗适宜接种人群为9到45岁女性(主要是依据性行为发生的年龄)。
此外,HPV还与其他一些癌症有关
所以,建议有条件的注射这个疫苗。
在查看数据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下降,这一点很好。
食管癌的重要诱因之一就是高温的食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高温饮食(超过65℃)列为致癌名单,包括热饮比如热咖啡等以及热的饭食。
食管癌最高的是西南地区,达到了华南的10倍以上,需要重点关注。西南地区是中国火锅的圣地,当地人饮食爱高温,因此需要注意这一点。华北地区51.7排第二,比西南少了20多,属于明显的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是西北、华中、华东,分别是36.6,32.6和31.3,第四梯队是东北和华南,分别只有8.9和6.8。所以,为了远离食管癌,请不要食用65℃以上的食物和饮料。
另外,关于癌症性别差异的问题,目前的主流解读如下:
1,社会压力。男性承担比女性更大的社会压力,男性的工作强度,以及身心健康都受到了很多的抑制,这使得男性总体上对抗癌症的能力有所削弱。
注意:这是一种相关性描述,而非实验上的证据。从外界压力到细胞反应之间有巨大的鸿沟。
2,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和饮酒是癌症的重要风险因素,而男性在这两方面都要高于女性,因此,也是引发癌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3,男女激素分泌的差异。部分激素对于维持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而男女在激素水平上的悬殊也会影响到肿瘤的发生
4,怀孕女性的二次发育。女性在怀孕期间,胎儿干细胞会和母体形成嵌合体,从而对母体的一些缺陷进行修复,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强母体的抵抗力。
补充说明:由于癌症本身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机制也在研究,所以,更多的性别解读往往是一种表面描述性的解读。
最后,本文数据来自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仅作为一种探讨和分享。本文仅属于个人解读,所以,不代表最终研究结果,请勿过度解读!
这是ca cancer的官网,上面的文章,大部分是综述类,其实,写作的都通俗易懂。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本文的参考文献如下,应该是免费获取的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