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走向“智造”,大国工匠为何如此重要?
创始人
2025-09-24 09:01:39
0

本报记者 曲欣悦 郑莉 赵欢

人工智能时代为何仍然需要大国工匠?如何以工匠精神推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与工匠人才如何双向赋能?

9月23日下午,在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主论坛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两院”院士、大国工匠,以及科研机构、企业、高校、地方工会等各方面代表围绕“大国工匠与智能制造”的主题,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出发,解读大国工匠在智能制造时代、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作用的有效路径,共同探讨如何凝聚工匠智慧力量、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智领未来,呼唤工匠人才挺膺担当

大会刚刚开幕,占地8400平方米的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区便成为众多智能制造成果展示的“秀场”。会跳舞的人形机器人、灵巧的机器狗等智能制造产品竞相亮相,惊艳观众。与此同时,大会主论坛上,一场关于在智能制造时代如何推动工匠精神与尖端技术深度融合的前沿讨论火热展开。

从单一制造到智能协同,生产方式改变了,智能制造时代还需要大国工匠吗?与会嘉宾纷纷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智能制造时代,‘技术工具’与‘匠心判断’应实现相互成就。”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刘雪荣在论坛上分享了他在东风岚图智能制造基地的所见所闻,“每一条产线的参数优化、每一个工艺节点的精度把控,都离不开工匠团队的深度参与。老师傅们提出130余项工艺改进方案,让车身焊接良品率从98.2%提升至99.8%。”

刘雪荣表示,工匠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对工艺的深刻理解和精益求精的信念,赋予了智能制造强大的生命力。同时,智能制造通过数据、算法和自动化技术,将顶尖工匠的知识、经验与精度固化下来并大规模复制和应用,实现了工匠精神的延伸拓展。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更加凸显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的价值,同时也赋予了大国工匠践行“技术创新、跨界融合”的历史使命。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3.5万余家基础级、6300余家先进级、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为大国工匠在智能化时代施展能力提供了宽广舞台。”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赵超凡表示,大国工匠掌握的技术、工艺、行业知识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克强表示,新时代大国国力竞争需要智能制造的自立自强,必须突破“卡脖子”技术,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创新发展的中国方案。

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王星则建议,要重构数字化背景下的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内容,加强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以及机械操作等方面的职业培训。

向新而行,为创新征程注入极致匠心

“我所取得的这些创新成果表明,当代工匠群体经历知识结构革命,掌握科学方法、制造技术,便能转化为可复制、可优化的技术标准和科学实践。”在主旨演讲环节,大国工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高凤林的话音刚落,现场便爆发出热烈掌声。

作为一名技能领军人才,高凤林全程参与了我国氢氧发动机研制历程,主导攻克了多种材料复杂结构的高精度、高质量、高性能焊接关键技术,建立了氢氧发动机焊接制造技术体系。他用亲身实践表明,工匠精神在智能制造时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感召力,构建“研匠共生”的创新生态前景广阔。

“我始终认准一个理:秉持工匠精神,是制造航天产品‘零缺陷’的底线,更是中国智造‘向新而行’生产大国重器的底气。”从业30多年,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特级技师艾敏为了把加工精度控制在0.005毫米以内,与团队反复试验,最终摸索出“分层切削+动态减震”的加工方法,确保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精准入轨。

“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我们计算出最优的切削参数,但那些藏在数据背后的‘手感’‘经验’,那份对质量精益求精、对事业无限忠诚、对国家使命勇于担当的‘匠心’,是任何算法都无法替代的。”艾敏的一番话掷地有声。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从手工业到智能制造,虽然技术形态在变,但“三个精神”内核没有变,“匠心铸梦”的初心没有变。

育才造士,让技能人才奔涌汇聚

热烈讨论中,一个共识愈发清晰:从“制造”迈向“智造”,要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作为坚实支撑。对此,工会使命在肩、大有可为。

2024年9月,全国总工会首期“大国工匠人才培训营”在清华园开班,首批220名大国工匠培育对象接受为期一年的线上线下培训。作为培训营的见证者,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彭刚欣喜地发现,许多来自培训营的工匠学员都带着自己最新的创新成果参加了本届工匠大会。

与此同时,各地工会也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时代工匠人才队伍建设路径。广东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温文星带来了一份工会助力工匠成长的鲜活样本——“围绕‘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智能化’两大方向,对产业工人开展数字化技能培训;组建数字低空、智算安全、数字算力、数字设计等劳模工匠服务队;支持省总所属职业院校与人工智能企业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立山则分享了来自企业的探索,如提供从基层班组长晋升至公司高层的发展路径,在国家“新八级工”制度基础上创新构建“10层12级”技能人才发展体系,设立技能津贴、工作室专项奖励基金、荣誉嘉奖基金,等等。一系列“组合拳”,激发了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人工智能与大国工匠的双向赋能,不只是技术的升级和迭代,更是组织模式、管理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方位变革。”通用技术集团机床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董天义表示,目前,企业正在加快建设完善工业母机工匠学院,打造线上学习应用的数字化资源平台,帮助工匠主动学习新技术。

智能制造时代不仅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生产模式的革新,也对传统劳动者权益保障提出了新挑战。更多工会干部认为,工会组织应履行好维权服务基本职责,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与参与权,推动完善职工职业发展通道,不断健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让劳动者的智慧得到充分尊重、创造力得到充分释放。

论坛现场不时掌声雷动。这是对“如何让工匠精神在智能制造时代焕发新活力”这一时代课题的热切回应:全方位打造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沃土,将会使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竞相涌现,在智能制造时代展现更大作为。(本报重庆9月23日电)

来源:工人日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创业训练营为何“一位难求”... 作为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峰会人才创业周主要活动之一的2025“创未来”创业菁英训练营,昨天...
原创 开... 标题:开心一刻:老板新调来一妹子,说自己是公主,200块钱的那种…… 在这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里,...
原创 为... 2025年9月23日,超强台风“桦加沙”携17级阵风与风暴潮直扑珠江口。广州番禺丽江花园的业主们提前...
原创 六... 在金庸的《天龙八部》里有一门神功唤做六脉神剑。 六脉神剑有质无形、变化多端,是男主段誉的拿手绝技。只...
从“制造”走向“智造”,大国工... 本报记者 曲欣悦 郑莉 赵欢 人工智能时代为何仍然需要大国工匠?如何以工匠精神推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
癌症面前,男女命运为何天差地别... 在医疗资源不断进步、健康意识日益普及的今天,癌症依旧是人类健康领域难以攻克的“顽固堡垒”。然而,当我...
马汉智:中国之道为何赢得世界欢... 9月22日,彭博社在题为《中国在非洲的受欢迎程度空前高涨》的报道中指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民众对...
“文化客厅”为何一座难求 对话人: 周珊珊 人民日报评论员 罗 群 中国文化报品牌创新中心副主任 周珊珊:剧场演出近年来热度攀...
9500万元收购的公司为何0元... 9月23日,*ST绿康(即绿康生化,002868.SZ,股价28.33元,市值44.03亿元)回复了...
城市24小时 | 瞄准国家级,... 推动广西关键金属产业创新发展 广西将打造南丹关键金属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
“出走”频繁!宝盈基金为何留不... 作为一家成立超24年的公募机构,宝盈基金正面临人才留存的挑战。 近一年来,该公司已有四位基金经理相继...
买的二手奢侈品包不是全假,如何... 王某在抖音平台闲逛时,看中一款二手99新LV单肩包,越看越喜欢,便私信询问卖家是否为正品,得到卖家肯...
【广医科普】常年便秘怎么办?中... 好几天无便意,排便无力感,腹胀,嗳气怎么办?大便干硬如羊屎球状,排便困难,甚至肛裂怎么办?吃上通便药...
探访浙江宁波舟山港:法治如何赋... 中新网宁波9月23日电 (钱晨菲 吴怡欣)9月23日,“2025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
土木堡的阵亡名单:锦衣卫为何从... 全文共3233字 | 阅读需7分钟 举一个人数上的例子,永乐时期明朝共在辽东设立179个卫和20个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