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个“存款三十万定律”。
就是说,一个人有了三四十万的存款,就很容易漂。
接下来,就会买房子车子,或者换房子车子,开加盟店等,产生大宗消费,钱花光了,还因此承担了贷款。
为什么会这样?你有没有深度思考过。
带着问题,往下看文章,你一定会豁然开朗。
01
很多“消费”,其实是别人巧妙地加给你的。
心理学家詹姆斯对朋友卡尔森打赌说:“我一定会让你养鸟的。”
卡尔森嗤之以鼻:“我天生讨厌鸟,你还让我养鸟?”
过了几天,是卡尔森过生日。詹姆斯送来一个鸟笼,作为生日礼物。
后来,但凡到卡尔森家做客的人,都问:“怎么有一个空鸟笼?是鸟死掉了吗?”
卡尔森百般解释,反复解释,慢慢就不耐烦了。并且,人人都说“鸟死掉了”,太不吉利了。
于是乎,卡尔森买了一只鸟,放在笼子里。
这就是鸟笼效应。
人们会为了一个偶然得到的东西,继续添加更多相关的东西。这是一种奇怪的心理。
同样的心理,用在商家的营销上,是完全可以的。
你不想换大房子了,但是你听说某房地产老板做大型活动,只要是咨询了,就可以领取小礼物;如果下定金,一万抵五万。
你带着去看看的心态,到了现场。发现真的火爆,并且真有人用一万,抵了五万——如果不要房子,一万本金是可以退还的。
你抱着不拿白不拿的想法,要了一张一万抵五万的优惠券。
带着优惠券,你回到家,和家人商议。一开始,有几个家人都反对。
过了几天,你又拿出优惠券,问大家:“要不要退了?”
多问几次,大家就开始动摇了,买房的事情,提上了日程。
本来不想要的,后来就变成了想要的。再后来,你认为是必须要的——刚需就产生了。
车子也是一样,多参加几次促销活动,你就动心了。你掏钱的时候,犹豫了一下,但没有忍住。
可以说,很多商家,培养了你的消费欲望,让你掏腰包。
02
别人制造一张人情牌,会让你被牵着鼻子走。
有一只自由自在的鸟,被人抓住了,放在笼子里喂养。
多天之后,鸟习惯了不要劳动,也有饭吃的日子。
笼子的主人说:“小鸟,要不是我喂养你,你迟早会饿死,还会被老鹰抓走。你应该感激我......”
事实上,鸟根本不要喂养,自己可以在外头找到吃的,并且飞来飞去,锻炼了身体。可惜,鸟不太明白。
这是另一个版本的鸟笼效应——很多好处,你其实是不要的,但是你接受了,结果也被人裹挟着走。
带着三十万,去某银行存款。
工作人员告诉你,可以理财,比存款利息高很多。
你动心了,就真的理财。后来发现,自己确实多赚了一点。
你对工作人员,越来越信任,然后就跟着工作人员的思路,去理财,买保险等。
若有一天你亏了。工作人员会说:“要不是我,你亏得更多。”
带着三十万,你想去做点生意。
有人鼓励你:“要不借点钱,开个店铺。”
鼓励你的人,也是开店的,还是你的亲戚,或者朋友。
有了他带路,应该什么都不愁。于是你和他一合计,店铺开了。
你使劲折腾了好几年,都没有什么起色。还一度亏损。
后来你慢慢有了起色。鼓励你的人说:“要不是我,你哪有几天这么好运。”
事实上,鼓励你的人,根本帮不到你,并且他的经验,对你没有用处。你却妥妥地欠他一份人情。
有亲戚朋友,知道你有存款三十万,就提着礼物上门。
礼物是一个榴莲,可是你家的人,更不不吃榴莲。
你收下来了,对方顺利从你这里,借走了十几万。
这亲戚朋友还说:“借你的钱,我是给了你好处的。”
似乎你到头来,还欠了对方一个人情,你是贪婪的人。
你有存款了,那么给你好处的人,反而会多一些。毕竟,你的利用价值,明摆着。
他们用好处来笼络你,让你去做点什么。最后你亏了,赚了,都和他们关系不大。最怕是,被对方误导,亏了一大笔。
03
怎么让自己的钱守住,打破鸟笼?
古人说得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一只鸟,被关进笼子里,多年后。鸟笼的门打开了,但是鸟不敢飞出去,怕不安全。怕没有吃的。
《人间物语》中对此哀叹一句:“哪里有什么笼子,囚禁你的,正是你自己。”
是的,你的思维被囚禁了,你慢慢弄丢了自己,结果就被人算计了金钱。你必须走出无形的鸟笼。
如果你要继续增加存款,那就要坚持一点:存款三四十万之后,不仅要极简生活,还要独自生活。
我们走进群体,在人情的笼罩下,其根本是为了赚钱。毕竟,人帮人,才能够富起来。
就是普通的打工人,也要有工友的帮忙,彼此介绍工作,是常态。
作为生意人,更要很多顾客,还有业务交往的人。
合群的目标,是为了赚钱。很多富人看清这一点之后,就没有什么人情味了。大家单刀直入地谈钱,讲规则。就是兄弟借钱,对不起,借条先写好。
一个人有钱之后,那就要回归本性,做一个不合群的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完全做自己了。
你的冷漠,恰好是别人“无计可施”的时候。
送给你的鸟笼,你讨厌,就扔掉;别人来做客,无事不登三宝殿,委婉地拒绝,非要来的客人,你及时回礼——我们互不相欠。
你在存款三四十万之前,怎么过日子,以后还是怎么过日子。别人给你好处,提出建议,都经过你的大脑,过滤之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本来挺简单的生活,凭什么要别人硬塞入什么鸡肋一样的东西?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