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台风与地震席卷菲律宾之际,马科斯政府突然在南海顶着水炮撞向中国海警船,这场铤而走险的转向,暴露了马科斯政权正把本国的“灾民当成政治人质”,以此来转移视线。
新京报最新消息称,近日,菲律宾3002、3003号公务船,在未经中国政府的允许下,非法闯入中国南海铁线礁附近海域,随后无视中方多次警告,危险逼近我国海警正在正当维权执法的21559艇。
对于抵近碰瓷的菲船,我海警船发射水炮警告,但菲方并未远离,反而突然改变航道逼近,最终船尾撞上了我方海警船。
现场视频显示,中方海警船保持直线航行时,菲船突然加速转向,船尾横扫中方舰艇舷侧,轨迹清晰可见。
这种违背国际航行规则的“自杀式切入”,与此前仁爱礁、黄岩岛的试探性挑衅相比,显然带着更强的碰瓷意图。
而事情也确实是这样发展的,在撞击发生后,菲海岸警卫队发言人塔瑞拉迅速发布“小作文”,将事故包装成“中国霸凌”:刻意强调“中国水炮袭击”“菲方船只受损”,却绝口不提己方危险航行动作。
对此,我海警发言人表示:该起事件发生擦碰的责任完全在菲方,正告菲方停止挑衅滋扰,中国海警现场操作合理合法、专业规范,将继续开展维权执法活动。
事实上,菲律宾近日在南海的挑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短短五天内,菲律宾已连续在黄岩岛、铁线礁等岛礁发起多次挑衅。
比如,上周,菲方五艘船只试图多方向突入黄岩岛,却被9艘中国执法舰艇组成的防线拦截。
只不过,菲船此次的撞击动作充满“表演性”:不避让水炮、刻意贴近、突然转向,很像精心设计的“苦肉计”。
而中国海警首次密集公布现场视频,也正是为了撕破菲律宾“受害者”的伪装——谁在冒险,谁在碰瓷,镜头不会说谎。
不得不说,菲政府这次选择碰瓷的时间点是相当巧合。
因为前两天菲律宾刚刚经历了台风、洪涝和7级大地震的连续侵袭,国内一片狼藉,大批灾民在等着救援,但在这关键时刻,菲政府不先想办法安排救灾,反而是在南海疯狂碰瓷中国。
一名叫桑托斯的灾民面对媒体镜头怒吼:“政府给我们发传单说南海有事,但我们的孩子还在喝浑水!”
与此同时,菲众议院前议长罗穆尔德兹因涉救灾资金挪用案被迫辞职,其家族与马科斯的姻亲关系,让总统府陷入连环丑闻的漩涡。
可以说,菲政府的目的已经是非常明确了:拿灾民当“政治人质”,通过碰瓷中国,转移国内日益高涨的舆论焦点。
所以,我们看到,在这起事件发生后,菲媒很默契的撤下了所有有关灾情的报道,换上了“中国霸凌”的新闻。
马科斯政府的南海策略,仿佛复刻了其父老马科斯在1970年代的操作——通过制造外部危机转移国内矛盾。
但历史数据显示,这种行为后果都不会很好,只会进一步降低菲律宾民众对政府信任度,加剧国内矛盾爆发。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不能忽略。每当菲方在南海挑事时,美国总会及时出现,这次也是一样。
在这起事件发生后,美国驻菲大使卡尔森也紧随菲海岸警卫队发言人之后,重复着“美菲站在一起”的苍白承诺,连一艘侦察船都未向铁线礁方向移动。
之所以说“苍白”,是因为每次美方也都是只说不做,对菲律宾的强硬支持永远是停留在不惹恼中国的基础上,典型的“口惠而实不至”。
但菲律宾总觉得美国是“超级大国”,有了这个大靠山,就可以在南海“兴风作浪”。所以,即便美国这样做,菲方还是愿意“亲美”。
“为什么菲律宾总对殖民者笑脸相迎?”中国驻菲大使黄溪连此前的发问,此刻显得格外尖锐,这句话既是问题,也是答案。
菲政府需要清楚的是,当前,菲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已被点燃,某些势力正把“菲律宾变成亚洲的乌克兰”。若马科斯政府继续铤而走险,小规模摩擦可能演变为战略误判。
而对中国而言,在发展军事实力之际,也要进一步强化南海部署,既要防范菲律宾的“碰瓷式挑衅”成为常态,也要避免落入“反击—被炒作—再反击”的舆论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