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七至九月,台风频繁侵袭我国沿海地区。2025年风季尤为猛烈,20天内连续4个台风登陆广东,尤其超强台风“桦加沙”更是带来严重影响,出现多地厂房顶棚被掀、屋面塌陷,造成不同程度经济损失。传统“叠加式”光伏不仅破坏防水层,更是点状连接在台风中形成应力薄弱点,加剧了屋面风险。
在“桦加沙”的考验中,不少光伏电站受损,而一批由隆基绿能与森特股份联手打造的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则“安然无恙”,二者形成了鲜明对比。
实地探访:台风中的“坚守者”
台风“桦加沙”过境后,我们实地走访多个隆基森特建筑一体化项目,见证了隆顶BIPV在不同场景下的可靠表现:台山迪生力汽轮智造的光伏系统历经大风仍牢牢贴合屋顶,全程保障关键设备供电零中断,避免精密部件因停产报废;江门鹤山华创硅能源基地的隆顶系统无破损、无渗漏,为对环境要求苛刻的精密实验室守住安全底线;深圳宝安机场B2货代区的建筑光伏一体化系统,在抗台风同时耐受货运车流震动,其“成为屋顶本身”的设计杜绝风掀风险;深圳东部环保电厂顶住特大暴雨实现关键节点滴水不漏。
台风“桦加沙”过境后的台山迪生力汽轮智造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
台风“桦加沙”过境后的深圳宝安机场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
作为城市名片,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需同时应对台风、保障展会供电、兼顾建筑美观。而专为其定制彩色组件既与会展风格完美融合,又在台风中实现“零损坏、不停电”,印证了建筑光伏一体化在重大地标场景的适配性。
台风“桦加沙”过境后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筑光伏一体化项目
这些项目面对台风挑战,隆基森特的破局之道在于重构建筑与光伏的关系。不再让光伏是屋顶“附加品”,而是升级为建筑“原生防护层”。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三重核心价值:资产安全升级,光伏成为屋顶“装甲”;运营持续保障,灾害中同步守住结构与供电;绿色收益与安全统一,无需在低碳与安全间妥协。
技术基因:抗风防水的核心密码
”零损伤”背后,是抗风与防水的双重技术基因。所采用的柔性连接技术,可灵活应对强风带来的应力冲击。例如,由隆基森特联手打造的BIPV产品隆基隆顶5,抗风揭达到11.2kPa,相当于能扛住17级超强台风,为建筑提供了远超常规的守护。防水方面更省心,无缝屋面板与导水流技术,根源杜绝渗漏隐患。而另一款建筑友好型光伏屋面系统LONGi Hi ROOF S,其抗风能力较传统光伏方案提升23%,进一步印证了建筑光伏技术路径的全面领先。
安全即效益:绿色转型的必选项
台风“桦加沙”的侵袭,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对工商业主而言,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建筑光伏一体化本质上是一种“发电+防护”的双重价值模式。高发电率和满铺设计获得可观的绿色收益,又借助一体化结构为建筑穿上“安全铠甲”。在极端天气频发成为常态的今天,传统光伏“加装即增险”的困境已成过去。
下一个台风季或许仍会到来,但随着建筑光伏一体化的发展,加之建筑友好型光伏的安全防护,更多厂房将能从容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