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记者 董鑫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海外氢能市场需求呈现快速释放态势,带来巨大市场空间。例如,在交通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欧洲加速推广,德国、法国等国大力布局氢能重卡、公交车及乘用车,计划2030年前建成数千座加氢站。同时日本车企主导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提出2050年实现“氢能社会”的目标。
业内专家表示,2025年至2026年,在国家氢能相关标准落地、氢能成套技术水平提升的背景下,我国氢能行业有望迎来较快发展,氢能企业出海将继续加速。但也可以预见,出海并非一路坦途。
在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余丰慧看来,氢能企业出海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但距离成熟还有一定距离。未来,企业应注重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大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同时强化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能力,以加快海外布局的步伐。此外,构建稳定的供应链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隆基氢能总裁马军表示,氢能出海的门槛是综合性的。首先,技术层面需要满足海外严苛的认证标准,尤其对材料密封性和低温启停性能提出了极高要求。同时,品牌与可融资性也很关键,海外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会优先考虑有成功案例和金融机构背书的头部企业。对中小企业而言,破局需要聚焦细分市场。例如,日本对小型分布式电解槽需求旺盛,这类产品对成本敏感度较低,更适合技术特色鲜明的企业。此外,与头部企业合作成为分包商或技术合作伙伴,也是一种务实策略。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中国氢能企业出海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氢能技术标准和规范存在差异。未来三年,具备技术迭代能力、本地化生态构建能力、标准话语权的企业将占据竞争制高点。而行业整体也将从成本驱动转向价值驱动,最终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标准的跃迁。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