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年,战火不仅在乌克兰东部蔓延,甚至波及到了全球外交领域。虽然局势复杂,但一些原本边缘的国家悄然崭露头角,它们逐渐在国际事务中获得了话语权,甚至开始左右某些规则。比如,朝鲜通过向俄罗斯提供弹药,一跃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参与者;巴基斯坦在地区冲突中逐渐增强了存在感;沙特与伊朗则抓住时机,扳回了外交一局。
然而,作为冲突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俄罗斯却显得格外尴尬,始终在外交舞台上徘徊不前。它就像被请到聚会的宾客,却始终没有位置可坐。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场冲突从2022年2月开始,乌克兰成为了直接的战场,但局势早已超出了乌克兰的掌控范围。战争初期,西方国家几乎全力支持乌克兰,源源不断提供武器和资金,然而这些援助并没有显著改变战局。乌克兰收到的多是过时的库存装备,而不是先进的现代武器。三年过去,战线依旧僵持不下,乌克兰的经济几近崩溃,社会结构遭到重创,人口流失严重,恢复困难。
欧盟原本希望在地缘政治中扮演调解者角色,但却被拖入了高成本的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困境。北溪管道遭遇袭击,天然气价格飙升,欧洲不得不向美国购买液化天然气,不仅价格贵,还导致了对美国能源的依赖日益加深。尽管欧盟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制裁,但反效果也逐渐显现,部分成员国已经开始恢复从俄罗斯进口能源。欧盟的战略自主性似乎成了空口号,经济的代价却实实在在地摆在了眼前。每当局势紧张,欧洲的团结便显得岌岌可危。
印度原本打算在这场冲突中保持中立,尽量避免选边站,但很快就发现,骑墙的做法也会带来代价。美国对印度的技术出口实施限制,关税增加,军事合作也变得不再透明。印度与俄罗斯的传统合作关系被美国紧盯,而与美国的信任关系却始终未能建立起来。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印度本有机会在全球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但这场冲突让它的外交角色变得越来越尴尬。
这些国家的共同点在于,它们不是没想办法争取“上桌”,而是最终都只能在被安排的位置上停留。它们的战略模糊,依赖外援,缺乏主导能力,因此只能被动接受局势的安排,注定只能停留在“菜单”的位置上。
有意思的是,一些原本不被看好的国家反而从这场冲突中找到了机会。沙特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沙特并没有直接介入俄乌冲突,但通过精妙的石油战略,它牢牢把握了全球能源的话语权。在国际油价波动之际,沙特与俄罗斯合作,通过欧佩克控制石油产量,拒绝美国增产的要求。沙特一方面与美国保持军事合作,另一方面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同时在俄方阵营中也保持灵活的能源合作。巴基斯坦虽然长期处于地区冲突的阴影下,但近年来它在中东事务和印巴关系中表现得越来越活跃,获得了沙特和阿联酋的经济支持,并在军事合作和反恐等领域成为关键力量。巴基斯坦的姿态很明确:不随便站队,但也绝不被边缘化,用实际行动换取话语权。
朝鲜,曾被视为“孤立的国家”,如今也因向俄罗斯提供军需物资而获得了更多国际关注。朝鲜的姿态低调,但通过为俄罗斯提供弹药,展现了自己的支持,也换来了俄罗斯的回馈,并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更多的存在感。
这些国家能够坐上国际餐桌,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有多强,而是它们找准了自己的独特价值。无论是能源、地理位置,还是政治筹码,它们都有一些别人难以替代的资源。这正是当前国际政治的核心逻辑:谁能提供独特价值,谁就能获得发言权。
与这些国家相比,俄罗斯虽然是大国,拥有强大的核武器、丰富的资源以及强劲的军事实力,但它的外交策略却显得力不从心。至今,俄军在乌东的推进非常有限,尽管占领了一些区域,但整体战局依旧胶着。俄罗斯提出的停火条件要求乌克兰撤军,但乌方拒绝接受,双方始终在各自的底线前僵持不下,和谈也未能取得突破。
美国持续向乌克兰提供援助,欧洲虽然有分歧,但总体上仍支持乌克兰,西方的“反俄”情绪并未根本改变。俄罗斯虽然加速推动“向东看”战略,增强与中国和东南亚的经贸联系,但替代西方市场的难度巨大。尽管对中国的能源出口有所增加,但并不足以抵消西方制裁带来的长期影响。俄罗斯原本希望通过快速军事行动实现地缘政治目标,迫使西方接受现状,但最终却陷入了持久战,局势愈发复杂。
在联合国,俄罗斯也逐渐失去了广泛的支持。它能提供资源,却缺乏有效的合作平台;能够输出安全,却没有足够的软实力。许多人以为,国家强大、资源丰富就能主导国际事务,但事实上,国际舞台更看重的是“适配性”和“可替代性”。沙特的石油、朝鲜的弹药、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都是别人难以迅速替代的资源。
如果俄罗斯想要真正占据国际舞台的重要位置,它需要解决自己在战争中无法取得决定性结果的困境,并在外交中找到突破口。它需要在国际上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不是依靠对抗,而是通过提供稳定和合作的价值,来换取更多的支持。
从2022年到2025年,俄乌战争不仅改变了东欧的地理格局,也重新塑造了全球外交格局。俄罗斯的地位不会因为战争的持续而自动改变,国际事务从来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而是看价值、看位置,关键是看你能不能让别人离不开你。国际“餐桌”上的座位不是靠喊来的,而是靠实力和智慧争取来的。现在,俄罗斯仍然有机会坐上那把椅子,但要不要坐上去,取决于它接下来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