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美国悄无声息地结束了在南海的军事部署行动,这标志着其在该地区炫耀军力的战略已经宣告失败。八年后的2025年,美国副总统万斯直接坦言:“美国已经不再是世界霸主。”这句话背后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对全球格局剧变的深刻无奈。过去几十年,美国通过军事力量、美元霸权以及舆论控制稳坐“世界警察”的宝座。然而,今天的世界正在发生变化,局势和剧本早已不按美国的设想发展。
新兴力量如中国、印度、沙特和巴西等国纷纷崛起,逐步走上了国际舞台,世界的重心不再围绕美国旋转。美国至今未能完全理解,世界早已开始以不同的方式走向未来。
如果要总结美国这些年衰退的原因,一个关键词可能就是“自毁长城”。自从2021年1月6日国会骚乱发生的那一刻起,美国作为“民主灯塔”的形象便开始严重受损。那场事件不仅令全球媒体为之震惊,也促使许多国家重新评估美国式民主的真实面目。5人死亡,百余名警察受伤,这场骚乱不仅仅是一次抗议,它显现的是美国社会的深刻分裂和制度信仰的崩塌。而更加令人担忧的是,这场骚乱并非偶然,它是多年来政治极化的直接爆发。
美国社会的裂痕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许多普通事务,如戴不戴口罩、是否接种疫苗、支持哪支球队或买哪个品牌的咖啡,都成了标榜个人政治立场的符号。两大党派之间的争执已经不仅仅是“政策选择”的讨论,更是意识形态的激烈对抗。这使得无论谁担任总统,国家治理几乎陷入停滞,行政效率低得像个无法运转的公司。
更严重的是,美国的外交和安全战略也频频失误。自2001年出兵阿富汗以来,美国花费了超过4万亿美元,用来换取的是数十万人死亡、一系列失败的政权建立项目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反美情绪。讽刺的是,美国常将自己制造的混乱归咎于“外部敌人”,比如中国、俄罗斯或伊朗,但问题的根源其实在于美国自导自演的火灾。
在软实力方面,美国也失去了过去的光环。曾经的“美剧、可口可乐和自由市场”是美国文化输出的三大法宝,但如今,不少国家的年轻人开始对美国的价值观产生保留意见。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像德国、法国和日本这些传统盟友国家中,反美情绪已经接近或超过了半数。
美国政治学者福山曾言:“美国的失败,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自己放弃了自己的制度信仰。”这一句话如今听来愈加讽刺。
与美国的内耗和衰退不同,中国的崛起之路稳健且踏实。中国没有通过战争、干涉或制裁,而是通过务实的行动、坚实的步伐逐渐崛起,成为世界的解决方案提供者。几十年来,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型为“世界方案提供者”,不仅仅改变了自己的经济命运,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中国的发展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关注。中国并未向其他国家输出政治体制,但它提供了一个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的可行路径:不依赖殖民、不通过掠夺,也不以意识形态为包装。
“一带一路”倡议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2013年提出至今,这一倡议已经连接了150多个国家,覆盖亚洲、非洲、欧洲等多个经济走廊。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全面实施这一倡议可以推动全球贸易增长6%以上,帮助3000多万人脱离中度贫困。这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道路、桥梁、电力和商品流通等方面。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秉持尊重他国选择的立场,不干涉别国内政。这种做法不仅在很多国家眼中显得更为“可靠”,也展现了中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中国在非洲修建铁路,在拉美开展农业合作,在中东推动伊朗与沙特的复交,这些实际成果让世界看到,依靠中国的帮助,同样可以实现国家的繁荣。
在全球治理方面,中国的参与越来越深。从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到全球文明倡议,中国一直秉持着“共建共享”的理念。中国主张世界应共同进步,而非一家独大,强调通过合作与协商找到共同的发展路径。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稳定在30%左右。换句话说,每当全球经济增长10美元,其中3美元就来自中国。这一实实在在的贡献,远比任何空洞的宣传更有说服力。
如果说中美之间最大的差距,并非是军力或GDP,而是两国在战略思维上的根本不同。美国的政策总是受限于每四年一次的选举周期。总统刚上任时就得考虑连任,连任需要迎合选民,这种思维导致美国的政策往往急功近利,采取“短平快”的做法。比如发放财政补贴、减税、打贸易战等。
然而,国际秩序的演变并非一个总统的任期所能左右的。美国的外交政策就像过山车一样,时而倡导“全球主义”,时而转向“美国优先”。特朗普上台后,通过关税和贸易战将全球贸易体系搅得天翻地覆,退出《巴黎协定》,撕毁伊核协议,还对中国采取“脱钩”政策。即便换了新总统,战略底色依然未变——依然聚焦于防范中国崛起、不愿放权和害怕多极化。
相比之下,中国的战略思维更具远见。“百年打算”是中国的思维方式。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每五年的国家发展规划,中国并不急于一时,政策延续性强,不受政党更替的干扰。
中国的国际事务政策强调“共建共享”,而非谁最大谁主导。中国在非洲修铁路、在拉美做农业合作、在中东推动伊朗与沙特复交,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其他国家看到了,依靠中国,同样可以实现发展。
马蒂斯,美国前国防部长曾说:“如果你不投资软实力,就只能花更多的钱买子弹。”这句话本是提醒美国不要仅依赖武力,但如今却成了美国现有战略的真实写照。
不到八年时间,全球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的霸权并非被其他国家抢走,而是由于其自身迷失了方向。从内部撕裂到战略迷失,从软实力衰退到盟友关系动摇,美国的霸权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瓦解。
而中国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凭借坚定的战略眼光和务实的行动一步步实现的。这个世界已不再是一个国家说了算的时代,全球需要更多的声音、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平衡。
当美国仍在纠结“谁是敌人”时,世界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共同前行”。未来的世界属于合作与共赢,而非对抗与单极化。如果美国想要在这场变局中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恐怕首先需要学会的,便是倾听,而非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