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为何将更多的钱投入中国市场?
创始人
2025-11-09 10:01:11

庞大的市场,以及监管环境、支付环节的改善,是外企加码投资的动因

文|《财经》记者 孙爱民

编辑|王小

中国市场的吸引力,是跨国药企在中国加码投资的最原始动力。

2025年11月5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阿斯利康罗氏诺华诺和诺德辉瑞强生等数十家跨国药企来参展。

中国已是不少跨国药企除美国外的第二大市场。从11月6日阿斯利康发布的三季报可见一斑,前三季度,阿斯利康中国总营收同比增长5%,达到 52.79亿美元,占全球收入的12%以上。

同样,诺华前三季度在中国区销售额达32亿美元,同比增长5%;诺和诺德中国区收入22.34亿美元,同比增长 8%;礼来在中国市场取得14.77亿美元,同比增长20%;赛诺菲中国区的销售额为13亿美元。

中国对创新药的全链条支持,给了跨国药企投资信心。

此次进博会,国家医保局首次在现场设展,展厅主题是“中国医保——全球医药重要采购方”,集中展出了中国医保的覆盖规模、结算方式、医疗智能化等。

四个月前,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支持创新药研发,到推动创新药进入医保,推出16条具体举措。

2024年新纳入医保目录的91个药品中,33个实现“当年获批、当年纳入”,新药从获批上市到纳入医保目录获得报销的时间缩短至一年左右,约80%的创新药可在上市两年内纳入医保。

国家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滔在2025进博会上发出邀约:“欢迎广大跨国企业将先进药品、器械和技术引入中国,积极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局。”

从上世纪的合资办厂产业投资,到2000年前后开启研发中心、创新中心的研发投资,如今,跨国药企重新在中国加码生产制造投资,生产线也由过去的进口分装为主,更多向上游原料药生产转变。

阿斯利康:25亿美元大包,巩固外资药企在华“销冠”

进博会开幕首日11月5日,阿斯利康宣布与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将追加投资约1.36亿美元,用以扩大青岛生产供应基地产能。

早在2023年3月,阿斯利康与青岛高新区签署协议,投资4.5亿美元建设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其后,又两次增资青岛基地项目。此次进博会期间宣布的第三次增资后,阿斯利康在青岛总投资规模已达8.86亿美元。

2025年3月21日,阿斯利康宣布25亿美元在华投资计划,10月,核心项目中的全新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在北京正式启用,成为阿斯利康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

据阿斯利康发布的消息,这项未来五年的投资计划,是与北京市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一部分,同时还包括了该公司与和铂医药、元思生肽、康泰生物三家生物科技企业达成的合作协议,以及珐博进中国收购协议。收购珐博进中国公司,阿斯利康用了约1.6亿美元,以此获得了获得罗沙司他在中国的独家权利。

药智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5年上半年,阿斯利康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创新药销售额为2474.39亿元,是唯一突破2000亿元大关的药企。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负责人尹思睿表示:“本次在进博会上宣布的青岛基地扩建项目,体现了我们对中国创新生态的信心,以及我们携手推动科学进步与共同健康的愿景。”

罗氏制药:投资20.4亿元,为医保药放量备货

在此次进博会上,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表示:“作为罗氏全球第二大市场,我们今年在上海打造的全新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是深化本土化战略的关键里程碑。”

2025年5月8日,罗氏制药中国宣布投资20.4亿元,用于在上海新建生物制药生产基地,旨在加强罗氏在中国的供应链和本地化生产布局,全面强化端到端的完整医药价值产业链

新项目用地约53亩,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该基地将用于法瑞西单抗注射液的本地化生产,该药2024年通过国家医保谈判,首次进入医保目录。

在全球市场,法瑞西单抗正在成为罗氏的增长支柱,2024年取得44亿美元销售额。

据罗氏制药人士对《财经》介绍,该基地建成后,也将成为罗氏制药在中国的第二个创新药物生产基地。百米之外便是罗氏制药中国区总部,2024年,罗氏在该基地实现了抗流感创新药玛巴洛沙韦的本地化生产。

礼来:要结交中国本土小公司

进博会期间,礼来宣布将成立上海创新孵化器,并签约入驻企业。此前,2025年3月,礼来北京创新孵化器正式投入运营,这是礼来首次在美国以外地区设立创新孵化平台。

2024年10月,礼来投资15亿元升级成立于1996年的苏州工厂,以扩大糖尿病和肥胖创新药替尔泊肽的生产规模。同月,礼来宣布在北京成立礼来中国医学创新中心。据礼来发布的数据,迄今已累计在华投资超过200亿元,实现了从研发、生产到商业化的全产业链布局。

本届进博会上,礼来中国与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宣布达成战略合作

礼来集团副总裁兼中国总经理德赫兰表示:“未来,礼来将持续加码中国市场,加速引进全球创新药物,并不断拓展本土化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诺和诺德:扩建30年老厂,创新药本地化

与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的,还有诺和诺德。

进博会第二日,诺和诺德与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临床研究与转化研究领域开展多方位合作和交流,加速助推上海临床研究创新和成果转化。

从公开信息看,近两年,诺和诺德在中国的大笔投资都用于扩大生产。

2024年3月,其宣布在天津投资约40亿元,用于无菌制剂扩建项目,整个项目计划于2027年建设完成;2023年一季度,诺和诺德投资11.8亿元启动成品车间扩建项目,引进预填充注射笔生产线;2022年四季度,诺和诺德投资约5亿元,在天津经开区建设高架立体仓库项目。

诺华:正考虑启动上海园区二期工程

此次进博会上,诺华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诺华正考虑启动诺华中国总部所在的上海园区二期工程。

2023年12月,诺华投资6亿元在浙江海盐建设放射性药品生产基地,截至目前,该项目已主体竣工,预计2026年底将投入运营。

诺华的一款靶向放射配体疗法的创新药,有效期从出厂开始仅有120小时。要确保药物疗效,必须在120小时内完成从工厂生产、运输配送、患者用药的全过程。

这一基地投入运营后,将与在美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等设立的放射配体疗法生产基地,共同构成诺华放射配体疗法的全球布局。

赛诺菲:备战国产胰岛素品牌挑战

相比诺和诺德、礼来等仍依赖进口原料的竞争对手,赛诺菲在华全产业链布局,拥有更大的议价空间。

2025年10月17日,赛诺菲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的胰岛素原料药项目正式启动。该生产基地总投资额达10亿欧元,预计于2032年全面建成并投入生产。这项投资也是北京市“十四五”以来医药工业领域体量最大的一笔投资。

这笔10亿欧元的投资是跨国药企首次在国内布局生物制剂原料药生产,相比过去跨国药企在华布局组装包装产线,原料药生产基地拥有更高的技术“含量”。

“这项投资是赛诺菲‘中国方案’的重要组成。新基地将与已有的北京、深圳杭州三地的生产基地形成协同,打造覆盖从原料药到制剂的高质量生产网络,更高效地满足中国患者日益变化的医疗需求。”赛诺菲大中华区总裁施旺说。

生物原料药本土化能缩短注册审批周期6个—8个月,在药品集采竞标中将占据先发优势。胰岛素原料药的生产,需要在严格质量标准下完成先进的生物合成与纯化工艺,本地化生产将强化供应链韧性,也能快速响应患者需求。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作为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胰岛素市场规模2024年达320亿元。在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第三代胰岛素产品中,诺和诺德、礼来、赛诺菲三家外企市占率合计达75%。2024年国产门冬胰岛素类似物获批上市,价格较原研药低40%,倒逼外资企业调整定价策略。

责编 | 王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陈凯歌曾评价周迅:如果身高再多... 陈凯歌一句 “周迅再高 10cm,世界都是她的”,到底是天花板级赞美,还是暗藏 “身高歧视” 的 P...
跨国药企为何将更多的钱投入中国... 庞大的市场,以及监管环境、支付环节的改善,是外企加码投资的动因 文|《财经》记者 孙爱民 编辑|王小...
原创 图... 在现代军事航空领域,战略轰炸机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俄罗斯的图160战略轰炸机,以其强大的续航打击能...
不到48小时,乌军打了20次突... 俄乌在红军城的争夺战已进入尾声,俄罗斯军队在红军城的包围圈合拢,缺口已不足1000米。俄罗斯媒体《军...
巴基斯坦部长:巴军队和“枭龙”... 【环球网报道 记者 闫珮云】据巴基斯坦《黎明报》报道,巴基斯坦新闻与广播部长阿陶拉·塔拉尔当地时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