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至今已经持续了三年多。自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以来,双方陷入了长时间的拉锯战,造成大量伤亡,经济制裁也层层加码。乌克兰凭借西方援助的武器,尤其是无人机和导弹,频繁攻击俄罗斯的后方目标,比如空军基地和桥梁。这让俄罗斯本土的安全形势变得紧张不安。
2025年上半年,乌克兰再次使用无人机群对俄罗斯的几个战略轰炸机基地进行了袭击,导致俄罗斯的图-95和图-160等重要轰炸机损失,这些轰炸机是俄罗斯核威慑的一部分,短时间内难以弥补。克里米亚大桥也被炸了三次,最近一次是在2025年6月,使用了水下装置,直接导致桥体断裂,俄罗斯的补给线受到了严重阻碍。
俄罗斯方面虽然愤怒不已,但还未进行大规模的报复。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下,梅德韦杰夫站出来通过电报频道发布信息,声称报复行动“肯定会到来”,以此来安抚国内的情绪。梅德韦杰夫曾是普京的重要盟友,但如今他却成了边缘人物,更多是通过网络展示存在感。这一切得从两人关系的变化谈起,为什么他从普京的黄金搭档,最终落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普京与梅德韦杰夫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两人都是圣彼得堡人,普京比梅德韦杰夫年长13岁,两人都在圣彼得堡大学学习法学,但当时并没有交集。转折点发生在1990年,他们的老师索布恰克竞选圣彼得堡市市长,并组织了一支竞选团队。普京从克格勃调任,成为该团队的负责人,而梅德韦杰夫当时在学校教书,也被拉进团队,担任顾问。
在那次选举中,索布恰克成功当选市长,并任命普京负责外事工作,梅德韦杰夫继续担任顾问。苏联解体后,索布恰克推行改革,普京和梅德韦杰夫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关系也日益密切,形成了最初的“普梅组合”。
然而,1996年,索布恰克连任失败,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事业也暂时陷入低谷。普京曾一度回到家乡,甚至开出租车谋生,而梅德韦杰夫则回到学校教书,但学校对他并不看好。尽管如此,他们并没有断绝联系,彼此鼓励,始终相信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1999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选择了普京作为第一副总理,并很快让他担任代理总理。普京一上任便打电话给梅德韦杰夫,让他立刻前往莫斯科。梅德韦杰夫原以为是去出差,结果一去便定居下来,成为总统办公厅副主任。两人再次联手,共同处理俄罗斯经济困境,并决定迅速解决车臣问题。
1999年9月,普京启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俄罗斯军队不仅进行军事打击,还扶持当地亲俄势力取代反对派。梅德韦杰夫负责协调后勤和政治事务。战争最终获胜,普京的声望大增。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突然辞职,普京成为代理总统,并在2000年正式当选为总统。梅德韦杰夫也因此得到升职,成为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开始着手恢复经济。
2000年11月,梅德韦杰夫接管了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并在三年内使公司扭亏为盈,成绩突出。2003年10月,梅德韦杰夫升任总统办公厅主任,2005年11月再次晋升为第一副总理,负责民生项目。
随着普京第二个总统任期即将结束,他决定推动梅德韦杰夫竞选总统。2008年,梅德韦杰夫成功当选,5月7日正式就职,并立即任命普京为总理。两人继续合作,推行普京的政策,但梅德韦杰夫也做了一些调整,比如进行警察改革和反腐倡廉。
梅德韦杰夫在总统任内,表现得比普京更为温和,不那么对西方强硬。他推动现代化进程,减少对油气的依赖,并签署了新START核裁军条约。俄罗斯在格鲁吉亚战争中获胜,经济从大衰退中恢复。但尽管如此,普京依然掌握着更大的权力,梅德韦杰夫的总统职位显得有些虚。
2011年,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宣布换位,普京再次竞选总统,引发了国内的大规模抗议。2012年3月4日,普京以63.6%的选票获胜,随后梅德韦杰夫成为总理,继续与普京合作,共同应对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及西方的制裁。2018年,普京再次当选总统,梅德韦杰夫再次被提名为总理,并顺利通过了国家杜马的任命。
然而,表面上的平静背后,普京与梅德韦杰夫之间的分歧逐渐显现。梅德韦杰夫早期对西方持友好态度,甚至认可了一些西方的民主价值观,而普京则逐渐采取了更加强硬的民族主义路线。在北约东扩问题上,梅德韦杰夫曾在2008年签署过相关协议,但普京在2023年废除了这项协议。在叙利亚问题上,梅德韦杰夫支持有限的干预,而普京则扩大了干预的规模。
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梅德韦杰夫最初的态度较为温和,但普京坚持采取军事行动。这些分歧逐渐加深,最终导致两人之间的信任破裂。2020年1月,梅德韦杰夫突然宣布辞去总理职务,普京随即修改宪法延长了总统任期,并将梅德韦杰夫调任为安全会议副主席,这个职位没有实权,基本上被边缘化。
梅德韦杰夫辞职后,虽然继续担任统一俄罗斯党的主席,但他的政治影响力已经大大削弱。俄乌战争爆发后,梅德韦杰夫的风格发生了变化,他在电报频道上频频发言,支持战争,甚至威胁西方使用核武器。2022年9月,他公开表示俄罗斯有权使用核武器进行自卫,这一言论让他被西方媒体称为“核疯子”,并试图通过这些激烈的言辞摆脱普京的阴影,证明自己的忠诚。
2023年4月,梅德韦杰夫宣称乌克兰将会消失,称苏联解体是一个误会。2025年,特朗普上台后,威胁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加征100%的关税,迫使普京签署和平协议。梅德韦杰夫对此作出了回应,称这等于威胁俄罗斯,并提到了“死手”核系统,进一步升级了核威慑。特朗普对此回应说梅德韦杰夫“疯了”,并警告他注意言辞。
截至2025年10月,俄乌战争依然没有结束,俄罗斯的推进缓慢,而乌克兰则不断反击。普京仍主导着一切,而梅德韦杰夫只能在外围发声。两人之间的分歧根源在于外交理念,梅德韦杰夫曾希望推动俄罗斯现代化并亲西方,而普京则转向了民族主义,采取更加强硬的对抗政策。梅德韦杰夫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不得不跟着改变立场,但普京显然不再信任他,因此早在2020年就将他调离了核心决策圈。
如今,56岁的梅德韦杰夫已经过了政治生涯的高峰期。战争让他变得更加激进。2025年7月,当梅德韦杰夫回应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时,他称美国已经接近战争的边缘。而普京则在瓦尔代年会上表示,发展美俄关系符合俄罗斯利益,且赞扬特朗普是可以合作的领导人。然而,梅德韦杰夫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