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之畔,千年竹风吹拂;薛涛纪念馆内,东西方诗歌的共鸣久久回荡。
11月11日上午11时许,西班牙王后莱蒂西娅走进成都望江楼公园,在唐代女诗人薛涛纪念馆内,出席西班牙诗人安东尼奥·马查多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这也是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一行此次访华行程中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
望江楼是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薛涛的核心纪念地与创作故地。刚步入园内,千竿翠竹就引起了莱蒂西娅的浓厚兴趣。“这些竹子很美,都是四川的吗?”面对莱蒂西娅王后的好奇,工作人员介绍,望江楼公园拥有500多种竹子,是全国竹子种类最多的公园,被誉为“中国第一竹园”,而竹子正是薛涛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莱蒂西娅一行沿途聆听薛涛生平故事,在竹影中感受这位唐代女诗人的才情与风骨。
此前,西班牙王室访华行程公布后,曾有许多网友好奇,“首站到成都是不是要去看大熊猫?”而事实却带来了别样惊喜——当费利佩六世国王出席“中国—西班牙商务论坛”、共话经贸合作之时,莱蒂西娅王后选择了这座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标,与中西文化学者、艺术家代表开启一场跨越1200余年、连接中西方的文学对话。
为何是这里?北京塞万提斯学院院长伊莎贝尔·塞尔维拉给出了答案,“两位诗人在各自的时代熠熠生辉,为我们的文化传统带来深远影响。”她介绍,马查多虽非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但在诗歌与西语文学研究领域却备受关注,其作品首度中译由北京大学赵振江教授完成。虽然,时间上,中唐的薛涛与20世纪的马查多,相隔1200年;地理上,锦江之畔与伊比利亚半岛,远隔万里。但两位诗人的文字中都藏着对自然与自我的深刻认知。马查多以“火红晚霞加冕群山”的意象叩问生命本质,薛涛晚年隐居锦江之畔,借竹影风声创作大量诗作,同样在自然中探寻真谛;薛涛以“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彰显独立风骨,马查多则用“行者本无路,路在脚下行”传递生命哲思。
活动现场,来自四川与西班牙的艺术家分别用中文、西班牙文朗诵薛涛与马查多的经典诗作。“锦江春色来天地”的东方意境,与“伊比利亚的阳光”的西式浪漫碰撞出文明互鉴的火花。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在活动中表示,中国文学历来具有开放包容的品格,普通中国读者的书单中从不缺少西班牙作家的身影,“期待西方知识界与公众以更开放尊重的眼光看待中国文化,而此次活动正是重要的推动力量。”
西班牙驻成都总领事白洁路说:“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是名副其实的‘公园城市’,这里的人们友善热忱。深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历史古迹、璀璨的文化名人与鲜明的现代气息,共同构成了最佳名片。”他说,西中两国友谊源远流长,2007年时为王储的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就曾访华,如今这份情谊在新时代历久弥坚。成都与马德里的直航航线早已架起空中桥梁,四川与西班牙在经贸投资领域合作密切,相信此次国王夫妇的到访将进一步深化双方在各领域的友好往来。
今年恰逢中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这场在潺潺锦江边、婆娑竹影间的文化交流,也为“伙伴”二字注入了温润而持久的能量,见证着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生生不息。(川观新闻记者 马宁 摄影 肖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