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三滴血》扑得悄无声息……电视巨星胡歌的电影大男主之路为何不太顺?
创始人
2025-11-19 23:01:46

【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又一部主演新片上映,却落得个无声无息——胡歌的电影之路,似乎走得不太顺。

11月15日(上周六),由康博执导,胡歌、文淇、高子淇主演,闫妮、宋佳、高叶、欧豪、李雪琴、张本煜等参演的犯罪片《三滴血》公映,票房和口碑均遭冷遇。

影片首周公映两天+点映一天,总票房不到1400万,且周末两天平均上座率仅为4.5%,不到市场均值的一半——不是排片不足,而确实是无人问津;截至目前,影片总票房也仅为1700万出头,如无意外,最终落点将与胡歌2023年主演的文艺电影《不虚此行》(2740万)相近。

作为小荧屏上的国民级演员,胡歌在电影赛道上的成绩显然不够突出,但《三滴血》前的三部主演电影,也都至少赢得了一些东西:《南方车站的聚会》是国际电影节履历(入围2019年戛纳主竞赛)和2.02亿票房;《不虚此行》虽票房一般,但助胡歌赢得上影节主竞赛影帝头衔;《走走停停》票房只能算尚可(1.02亿),但口碑是实打实的出色,网播和切片、解说热度也一直不低……

唯有这次票房倒挂、豆瓣评分也仅有6.5的《三滴血》,不要说票房或者赞扬,连最基本的“存在感”,都很稀薄,是完完全全的“无效演出”。

电影本身缺陷多

当然,《三滴血》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胡歌星光不足,而在电影本身。

首先,《三滴血》虽是演员阵容较强的犯罪片,但项目是源自2018年First青年电影展的创投,就决定了其骨子里还是一部类型化的艺术电影,缺少鲜明的类型刺激和情绪爆点。因本片调性和《南方车站的聚会》类似,也被部分网友戏称为“《北方人贩子的聚会》”,但两部电影的命运却不尽相同。

《南方车站的聚会》是完成度较高的名导作品,且有戛纳主竞赛的光环,对艺术电影而言,2019年的市场环境也比今天友好得多——这些有利条件,《三滴血》都是不具备的。

其次,《三滴血》命途较为坎坷,因疫情爆发,从开机到杀青(原片名《驯鹿》)经历了超过一年时间,之后又经历了长时间的后期调整,去年八月还在补拍,成片和主创设想中的版本势必有一些差别。

据胡歌本人在路演中透露,甚至连某场“主角找到儿子尸体”的超级重头戏,都是2024年补拍,可想而知,整个电影的结构,肯定经历过大范围的调整甚至重构,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也就不意外了。

《三滴血》的主角是“驯鹿”朱邵玉(胡歌 饰),他为了寻找儿子,而去拐走儿子的犯罪团伙卧底。他和身怀六甲的女人李棋(文淇 饰)、哑巴男孩“冰棍”(高子淇 饰)假扮成一家人,游走于猎物与猎人之间。而同时,一个关于家族式人口贩卖的黑暗链条,也逐渐浮出水面……

从影迷社群到购票平台,多数评论认为影片空有腔调,人物和情境不落地,叙事较为支离,存在诸多令人费解之处:驯鹿(胡歌 饰)打入人贩集团的过程存在诸多逻辑矛盾之处,“老姨”(闫妮 饰)领导的犯罪家族权力结构不够清晰,复杂女角色“貂儿”(宋佳 饰)的塑造显得留白过多,老警察(马迎春 饰)的探案线,也和主线比较疏离。

这些令观众云里雾里的剧作线索,是因为导演兼编剧的康博能力不足,还是由于外部因素的干扰?已经很难确定了。

另外,影片在整体风格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太可能是删减和重拍导致的。

比如,作为一部东北色彩浓重的地域电影,《三滴血》中“驯鹿”和李棋(文淇 饰)两位非东北演员饰演的角色都难令人信服,关键不在于口音蹩脚(当然,影片后程说明了“驯鹿”是外地人),而在于缺少神韵;片中有一些耍影像腔调、凹角色造型意图过于明显的设计,比如“驯鹿”死前还非要点烟,还非要抓着方向盘不放;把人贩子整得神神叨叨(老姨更像个神婆),从配乐到画面也是刻意惊悚神经质,整得像恐怖片……

综上所述,即使有疫情影响、市场环境变化等客观不利因素,但《三滴血》从自身质量来说,就不是一部出彩电影。

影片其实有着很丰沛的野心:精心设计的影调和角色姿态,对母系犯罪网络和畸形家族关系的刻画,乃至某些神秘的萨满教元素植入……最终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没能修成正果,可惜,但也合理。

胡歌自身特质局限

《三滴血》的失利并不让人意外。一部积压多年、调子灰暗的“文艺犯罪片”,在当今市场上就是掀不起多大的风浪。这点胡歌自己也很清楚。近日,他在某采访中坦然承认,自己选择电影剧本时往往偏“艺术”和“作者”,但此类作品的受众确实有限,以后不排除选择比较商业的电影。

言外之意,这位坐拥《仙剑奇侠传》《琅琊榜》《繁花》等多部国民级热剧的超级电视明星,不会满足于在电影赛道上随遇而安。

但胡歌能否在“电影大男主”的赛道上站稳脚,真的只是一个“以后多演商业大片,少演文艺片”的方向选择问题吗?没那么简单。

胡歌面临的第一大挑战在于,那些能让他在电视剧演出中呼风唤雨的个人特质,那些让他成为“万人迷”的角色类型,在当今成功的主流商业大片中,都不太有位置。

胡歌在剧圈的超然成绩,源于他在几部“国民级”或“准国民级”热剧中散发出的强大个人魅力,简单地说,在“儒雅帅气的王道大男主”赛道上,胡歌没有对手。

胡歌驾驭这大类角色的优势不止有颜值。由于身上兼有俏皮和温润两面气质,胡歌既能演好角色由元气少年渐渐生发出深情和责任感的角色成长(《仙剑奇侠传》李逍遥、《仙剑奇侠传三》景天、《伪装者》明台),也能演好外表偏“静”角色的内心涌动(《轩辕剑之天之痕》宇文拓、《琅琊榜》梅长苏)。

前提是,这一系列逐步推进的角色塑造,都需要在长篇电视剧的篇幅中才能完成。

和故事节奏推进较慢的电视剧不同,以院线电影的篇幅,除非能够做成连续多集的大系列,否则不太可能有篇幅完整塑造成长型大男主李逍遥的“养成”过程,抑或是“龙傲天”大男主梅长苏的庞大棋局。也就是说,胡歌最擅长的“大男主”模式,在电影这边,有点先天条件不足。

另外,从当今卖座国产电影的类型来看,商业片大男主必须绑定喜剧(沈腾王宝强)、动作(吴京)、军事(张涵予)等特定类型,这也不是胡歌的天然主场。

既然在商业大片中很难演大男主,那不妨另找别路。但胡歌个人形象和演技的可塑性,又不足以让他像黄渤、王宝强、雷佳音、于和伟们一样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或适应性,能在不同类型、题材、调性的商业电影中游刃有余。

我们能看到,在以《南方车站的聚会》为始的四部主演文艺片中,胡歌无一例外演的都是或性格孤僻、或社会属性游离的“边缘人”,这体现出胡歌在电影选片时进取突破的一面,但同时,也暴露出他在电影角色塑造方面的局限。

在《南方车站的聚会》和《三滴血》中,他颠覆在电视剧中常演的正派大男主形象,演绎处于道德灰色地带的罪犯。尽管《三滴血》相比《南方车站》,在表演的松弛感上已有所进步,但从角色塑造的结果看,还是未能展现出鲜明极致的个人特色,“帅哥”的特质也抹不干净,无法单凭角色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在《不虚此行》和《走走停停》中,胡歌饰演性格截然相反的两位的文字工作者。由于演员本身就具备较强的文人/思考者气质,个人特质倒是能对得上了,其中《走走停停》还较好地发挥了胡歌“油腔滑调”的一面,角色刻画颇有趣味——但归根到底,这类作品,这类角色,仍然和“商业大片”、“主流男主”沾不上边。

所以,或许不是胡歌不想演商业大片,是在商业大片和演员的双向选择中,胡歌确实很难找到与电视剧资源分量齐平的作品角色。

不过,这样看上去“不合算”的事情,胡歌还是在做。他如果不想通过电影扩展自己作为演员的边界,又怎会在冯小刚的反特大片《抓特务》中饰演间谍呢?

对于胡歌来说,《三滴血》这部六年前接下的电影失利,显然不是终点,而只是一个“走走停停”的过程罢了。

希望那个真正能令人信服的电影角色,能早日到来。

(文/阿拉纽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纪... 武侠小说其实就如今网络爽文的鼻祖,只是相对而言,当年那批作者的文笔更精炼一些,总归来说,读这类小说,...
原创 《... 【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又一部主...
原创 贾... 贾政曾说过,他年轻时也是诗酒放诞之人。他在潇湘馆中也曾感叹“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 ...
爆款为何不赚钱?爱奇艺Q3还在...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玉金 北京报道 今年第三个季度,爱奇艺也有爆款剧集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