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旗舰为何纷纷改名“Pro Max”?
创始人
2025-11-20 17:21:34

尽管面临诸多争议,“Pro Max”还是成为了国产旗舰机的新命名标准。

将于本月24日正式发布的华为Mate80系列已经确认,新品将采用全新的命名体系。除了标准版、Mate80 Pro和Mate80 RS非凡大师之外,这次Mate80系列还将推出一款Mate80 Pro Max。在此之前,小米和Redmi的新旗舰也已采用了“Pro Max”的命名方式。

为什么国产旗舰纷纷更名?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小米17 Pro Max的更名逻辑

首先,我们有必要对“Pro Max”机型做一番梳理。在今年秋季的小米17系列发布会上,小米推出了全新的小米17 Pro Max。当时这一“更名”操作引发了不少讨论和争议,核心原因有两点:一是小米跳过了小米16,直接命名为小米17系列;二是在后缀命名方式上对标了苹果的“Pro Max”。

实际上,小米17 Pro Max并非简单换名,它其实是一款全新定位的机型。此前小米数字系列一直保持标准版、Pro版和Ultra版三个版本,但小米17 Pro Max并未取代Ultra,而是作为一款新旗舰,填补了小米17 Pro与小米17 Ultra之间的市场空白。

小米的逻辑其实很清晰:Ultra系列强调影像,侧重于相机体验。为了满足影像需求,往往在机身厚度、重量和散热等方面做出妥协,但这并不适用于所有旗舰用户。为了满足高端用户对于手机更均衡、全面的需求,小米需要在原有产品矩阵基础上,推出一款注重大屏、超长续航和极致性能的新旗舰,它介于Pro与Ultra之间,更强调均衡的旗舰体验。

如果你是小米的市场团队,在命名这款新旗舰时,你会发现可选项并不多。无非是“小米17 Pro+”或“小米17 Pro Max”。显然,“Pro Max”是更好的选择。它既能概括新品全能、强大的产品定位,也能与iPhone 17 Pro Max形成错位竞争,还能进一步强化Ultra产品更强大、更专业的形象。

随后REDMI推出的K90 Pro Max很好理解。作为子品牌,它主要是为了配合小米17 Pro Max的发布节奏,承接小米高端化带来的溢出效应,同时以极致性能和旗舰体验吸引硬核用户。换句话说,K90 Pro Max的更名目的更为纯粹和直接。

华为更名的必要性

再来看看华为。我始终认为,华为之前的产品矩阵命名确实有必要进行调整。

在此之前,华为的旗舰产品Pura系列一直是标准版、Pro版、Pro+版和Ultra版的命名,而Mate系列除了标准版、Pro版和Pro+版之外,还有面向超高端市场的RS非凡大师版本。

回顾华为以往的旗舰产品,你会发现“Pro+”的存在感相对较弱。论高端,它不如Ultra和RS。论全面,似乎它比Pro版本强不了多少。除了产品层面,这种认知多少与其命名和定位有一定关系。在消费电子领域,“+”通常被理解为“小幅增强”(例如iPhone 6s Plus中的“Plus”早期更多指尺寸变大)。而华为的“Pro+”实际上承担的是“超大杯”旗舰的角色——配置拉满,价格仅次于RS保时捷设计版。

你会发现,华为原有的“Pro+”命名并不能有效传递“更大屏幕、更强续航、顶级体验”的产品特性,用户难以从名称判断其与Pro版的本质区别。这种命名方式实际上削弱了Pro+产品的溢价合理性。甚至在某些情况下,Pro后面的“+”还可能引起用户认知混淆,反而带来不便。

同样,在有产品命名调整需求的情况下,似乎也只有“Pro Max”能更好地传递产品定位。

聊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你这是在为华为、小米辩护,更名不就是为了蹭苹果的热度吗?

客观来说,我并不否认这一点。

从iPhone 11 Pro Max至今,苹果用六年时间建立了“Pro Max”的高端品牌形象。“Pro Max”如今已成为顶级旗舰的代名词,代表着最强性能、最强影像和最高售价。国产厂商采用相同命名,确实能够借势已有认知,降低用户教育成本。

过去两年的销售数据也证明用户似乎更青睐iPhone Pro Max这款产品。最新的iPhone 17系列在前段时间达成了国内激活量1000万以上的目标,其中iPhone 17 Pro Max占比约40%。去年的iPhone 16系列中,最高端的iPhone 16 Pro Max同样是销量最高的机型。

有了这么一个参照,Pro Max的命名合理性就更足了。更名之后,消费者看到“Pro Max”,无需解释即可理解其定位。

行业更务实,竞争更细分

与需要重新解释的“Pro+”或其他命名相比,直接使用“Pro Max”无疑会大幅降低沟通成本,这背后是国产手机品牌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做出的务实选择。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快速被理解的产品就赢得了先机。统一的命名规则极大降低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为销售优势。

从整体来看,国产手机厂商集体将旗舰产品更名为“Pro Max”,表面上是命名策略的趋同,实则深刻折射出当前国产高端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与战略焦虑。如今的高端旗舰市场,苹果依然牢牢掌控着统治级的市场份额。尽管国产品牌这些年不断努力冲击高端市场,但面对这一结构性壁垒,国产手机厂商仍陷入“技术追赶有余,品牌溢价不足”的困境。

另一方面,更名背后,也能看到国产旗舰市场更细分的产品策略。例如小米、华为,包括OPPO、vivo等品牌,这些年在旗舰市场的产品分布更加细分和垂直。各家主打影像的Ultra系列旗舰也逐渐被市场和用户接受,国产顶级旗舰近两年的进步有目共睹。如同小米17 Pro Max这样的产品,正是基于高端用户群体深度细分需求背景下诞生的。这似乎也证明,尽管iPhone依然强大,但国产旗舰在高端市场已取得长足进步。

国产旗舰集体拥抱“Pro Max”命名,不应简单视为模仿或跟风,而应理解为行业成熟与用户认知双向奔赴的必然结果。它既体现了国产品牌在全球竞争中的务实与敏捷,也反映出中国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理解的深化。从“追逐符号”到“理解需求”,从“堆砌参数”到“定义体验”,国产手机正逐步走出单纯硬件竞赛的初级阶段,转向更全面、更精细的品牌与产品建设。

命名只是表象,真正的竞赛始终在于产品力与创新力。当国产“Pro Max”不仅在名称上,更在体验、品质与用户忠诚度上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那才是国产手机品牌真正赢得尊敬的开始。这条路或许漫长,但每一步扎实的迈进,都值得肯定与期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胰腺癌为何一发现往往就是晚期?... 不少人一听到“胰腺癌”就恐惧,因为它很隐蔽,一发现往往就是晚期,为何胰腺癌难以早发现?如何让大家早期...
浑身是假的“南郭先生”为何会成... 近日,江苏科技大学发布消息称,针对该校教师郭某涉嫌学术不端的举报,“经调查取证,认定郭某存在严重学术...
大模型如何重塑生产力?这家企业... 大象新闻记者 李莉 张迪驰 11月20日,京东云在南京举办城市大会,集中展示了基于JoyAI大模型的...
从整理书包开始:聊聊如何让孩子... 让孩子承担家务,其意义远不止是让他们“帮点忙”,更深层的价值在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理能力和对家庭的...
纳芯微技术创新中心:如何筑牢芯... 纳芯微在2025年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增长答卷,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7亿,同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