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的上台并非日本政坛进步的象征,而是日本社会极端化、右翼化病态演化的一个结果。作为日本历史上首位女性首相,她并不是和平主义者,也不是推动改革的改革者,相反,她的立场极为强硬、激进,甚至带有明显的极端民族主义色彩。她的出现,不是时代的进步,反倒更像是历史的倒退。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可以直言,高市早苗是日本政坛少数敢于挑战中国底线的政治人物之一。
回顾她上任后的几次答辩和演讲,原本渐趋稳定的中日关系被她迅速拉回了战备模式。她究竟有着怎样的背景,为什么一上台便采取如此强硬的态度?高市早苗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在日本这个男权占主导地位、女性极难突破传统限制的社会,她从众议员、内阁成员到防卫大臣,最终晋升为首相,这一路的成长之路本身就意味着她必须比任何男性政治家更加强硬,才能获得足够的关注和地位。别以为她是女权斗士,相反,她的成功正是依靠比男人还极右的政治风格和激进的强人作风。回顾她的成长历程,可以发现她在众议院时就极具强势性格,甚至连婚姻也被当作政治手段。经历过一次离婚后,她重新结婚,再度复合,这些事件似乎都在体现她对权力的掌控欲以及为了达成目标不择手段的政治技巧,说明她的目标始终是为了权力而活。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她是在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结构中逼迫自己向上攀登的女性,却偏偏是最具鹰派立场的政客之一。她不仅批评中国的防务政策,污蔑中国在人权问题和台海问题上威胁地区和平,更是日本战后首位敢在众议院公开表示台湾有事,日本必须武力介入的首相级人物。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言论触及了日本宪法中的禁区,是历任首相都不敢轻易讨论的话题,然而高市却毫不犹豫地公开表态。那么,她为什么要做出如此极端的言论? 高市早苗并不是在为国家治理出谋划策,而是在为日本的右翼群众表演。首先,她的政治基础极其不稳定。日本社会长期以来对女性领导人持有一定的排斥态度,她的上台,更多是由于自民党内部分派系的斗争以及保守派的推举,她也不过是女性牌的一个象征,依然站在保守派的阵营中。她深知自己的位置是试探性的,稍有风吹草动,她就可能被推翻。为了稳固自己的权位,拉拢极右翼势力,成为她确保稳定的唯一途径。日本右翼势力历来热衷于讨论中国台湾问题,并崇拜安倍政权,迷恋军国主义的复兴。高市早苗曾是安倍的亲信,上一任职务也是防卫大臣,对安保法制极为熟悉,正因如此,她能在一上任就毫不犹豫地提出台海军事冲突需要日本介入的结论。 她的言论不仅仅是在讨论战略,而是在说出右翼最乐于听到的如果台湾失去,我们怎么能袖手旁观之类的恐慌言辞。然而,她这些激进的言论,实际上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已经达到3600亿美元以上,彼此间是重要的核心贸易伙伴,尤其在高科技产业链、稀土政策、能源采购等领域,中国对日本有着明显的结构性优势。在这种大背景下,真的有可能日本会用主权战争去为台湾挡枪吗? 这种情况的出现,实则是高市早苗的战略误判。她所关注的是政坛内部力量的平衡,而忽略了国际局势的硬性约束。此外,她将台海问题等同于日本事务的逻辑,触碰了中国最为敏感的底线。2025年是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一年里,全国上下、政府宣传及舆论都将聚焦不能忘记日本侵华,而这个时候,日本的领导人却跳出来强调台海问题与日军历史有何关联,难道这不是太过巧合?过于冒险且愚蠢吗?我不夸张地说,高市早苗实际上是在用整个中日关系去豪赌自己的执政合法性,她为了个人的政治利益,将国家的底线抛之脑后,这种做法,不仅会损害本国利益,还可能导致邻国反感,最终只有美国默许这一切。那么,中国该如何应对? 我认为,对于高市早苗这种人物,虽不需要采取过于激烈的对抗,但必须精准反制。首先,可以通过事实和国际舆论指出台海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并揭露日本右翼势力干涉这一问题的真实动机和背景。如今,全球对战争极为敏感,没人愿意因为一些岛内台独分子和日本政客的历史幻想而付出和平的代价。另一方面,中国应继续以拔钉子的方式逐步削弱日本在第一岛链的战略地位,通过增加海空军巡逻频次等手段,逐渐淡化日本在区域安全中的角色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越是咄咄逼人,日本就会越被边缘化。 未来局势如何发展呢?首先,从现实层面来看,高市早苗不会在首相的位置上待太久。即便她能撑满任期,她也将在国际和商界的双重压力下逐渐被驯化。因为市场才是最大的投票权,高市那套依靠迎合保守派的政治语言,恐怕难以支撑长期的政策实施。其次,从潜伏层面来看,她的崛起代表的是日本社会政治趋向右派的倾斜。安倍之后,高市不过是借用安倍的政治遗产,在其中继续推进右翼化的政治路线。 这一动向值得中国警觉,尤其要防范台海若发生矛盾时,日本政坛是否会出现短暂理性与迅速极端化的反应。甲午战争的失败,正是在低估敌人、误判敌意的基础上发生的。今天,中国的国力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战略上,任何轻敌和眼前主义都是大忌。如果抛开历史仇恨和美国的牵制,中国、日本、韩国这三国,其实是最有可能实现欧盟式亚盟结构的儒家文化共同体。这些国家有着相似的语言、思维方式和文化根基,经济实力也位居全球前列,一旦实现市场统一、安保合作和区域政策的一体化,甚至连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也有可能被撼动。可惜的是,现在的高市早苗选择的不是合作共赢,而是对立冲突;不是区域平衡,而是单方面押注于华府。她或许无法成为日本的女安倍,但她极有可能成为中日新冷战的引爆点。在这场博弈中,中国不能轻易被带节奏,但必须要对每一步落子保持高度警觉。
上一篇:原创 日本民众高呼高市不要煽动战争,他们为何如此愤怒?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