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华国锋的一位老友张鹤亭前来探望,谈起华主席以前的功绩,老友很是欣赏,越聊越起劲,最后问了一句“你为何不当主席了?”
华国锋回答说:“自己身上担子重,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才辞掉了所有职务”,当年究竟为何辞职了呢?
1976年,中国都笼罩在巨大的悲痛和不安中,毛主席去世后,形势动荡不安,“四人帮”的歪歪心思更加掩盖不住了。如果他们一旦成功,将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华国锋虽然资历和威望都不够硬,但心里清楚,再不动手可能就没机会了。
9月10日下午,华国锋找到了李先念,这次密谈很关键,他把“四人帮”的阴谋和盘托出,请其去联系叶剑英等老帅,商量对策。10月6日,在叶剑英、李先念的支持下,汪东兴带人抓捕了“四人帮”,这一次浩劫终于画上了句号。
全国上至官员、下至百姓,早已苦不堪言,如今见得阳光,心中感激万分。一夜之间,华国锋成了英雄,他接任中央主席,老帅们对他刮目相看。
华国锋的画像挂满了大街小巷,《我们的华政委》等歌曲到处在唱。这种风气就有点狂热崇拜了,会不会变得跟以前一样?
好在华国锋头脑清醒,面对各种吹捧没有糊涂,知道要把经济搞上去,提出“抓纲治国”,把重点往经济上转,描绘出美好的未来蓝图。只可惜这些经济规划还是老路子,很多指标不切实际,大量进口外国设备也没有考虑国家实力。
更要命的是政治路线,华国锋毕竟是个实在人,还想着坚持过去的做法,“两个凡是”又把中国拉回了原地。时代在变,问题在变,可思路还是老一套,这怎么行?邓小平等改革派不认同,认为这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一场大讨论在全国铺开了。
邓小平逐渐占了上风,什么是真理?经过实践检验的才是。这一观点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1978年11月到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事求是”成了新的方针,旧时代已经过去,新时代开始了。
1980年,中央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华国锋不适合继续当主席了。11月10日到12月5日,中央政治局连开九次会议,就是为了讨论这件事,对自己的讨论沸沸扬扬,华国锋怎能不知道?
华国锋没有什么争权夺利的想法,既然自己的路线不对,坦诚承认便是。华国锋在第一次会议上主动提出辞职,还对自己的工作做了检讨。
第二天下午,陈云发言了,他先肯定了华国锋的贡献,但话锋一转,指出粉碎“四人帮”后,大家期待的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局面并没有出现,让人失望了。
会议开了将近一个月,参会者的态度都很平和,没有谁落井下石,该肯定的功劳还是肯定,但都认为华国锋继续当主席确实不合适。最后一天,深知大家的想法后,华国锋再次提出辞职,这一次请求被同意了。
放在过去,全国上下都欢呼他的名字,现在却主动交出手中的权力,华国锋心里能平衡吗?他不愧是毛主席看好的人,胸襟宽广,将这件事看得很淡,晚年的他过得很自在,闭口不谈政治,但每天坚持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
在国家动荡时力挽狂澜,这份功劳谁也抹不掉,但时代需要改变,华国锋的退位是历史的必然。这场辞职,或许是他人生中最明智的决定之一,一场体面退场,为国家转型让出了空间。
参考资料:《华国锋辞去中央主席内情》《追忆华国锋:“沉默老人”刻意与历史绝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