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选太子,选来选去,为何选择了最平庸的李治?
创始人
2025-11-24 12:21:32

李治并不是一个平庸的皇帝,甚至可以说他非常睿智。当他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足,或者身体不行,或者有其他缺点时,他会毫不犹豫地让那些才华出众的能人来处理国事,这显示了他作为政治家的高明智慧。他力排众议,坚决立武则天为皇后,并给予她极大的信任,这不仅是因为看到了武则天的治国能力,也展现了他眼光的独到和胸怀的宽广。仅凭这一点,李治就能免去平庸的批评。与那些没有能力却事事插手、微操一切的庸人不同,李治做到了知人善任。 尽管李治在早年相比于聪明机智的嫡长兄李承乾、才情出众的嫡次兄李泰以及有着双重皇家血缘的三兄李恪,显得相对不那么突出,但这并不代表他不优秀。

李治出生于公元628年,15岁时(即643年)被立为皇太子。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已经拥有如此的光辉成就,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却依然适用。一个15岁便如此显赫,未必是好事,可能会带来不少问题。 李承乾生于618年,李恪生于619年,李泰生于620年,比李治年长八到十岁。当他们年轻时,意气风发、张扬炫耀,甚至为了争夺太子之位而不惜一切,李治那时还只是个小孩子。

然而,李治并不愚笨,尽管年少时还无法展现出后来的睿智和高明,但他远不如刘禅那般无能。李世民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并未忽视他的潜力。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尽管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夫妻感情不必多说,但长孙氏背后代表的功臣集团,是朝廷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如果李世民摒弃了长孙皇后所生的三个儿子,去立那些庶出的儿子为太子,必然会引发功臣集团的不满,甚至可能导致朝廷内部的分裂。

因此,李世民如果选择储君,肯定会优先考虑嫡子,只要这个嫡子不太差。 李承乾因谋反被废除,李泰因涉及谋夺太子之位而失宠,最终,李治成为唯一的选择。 尽管李世民对李治并不十分满意,曾经觉得他懦弱,但要成为一位太平的帝王,聪明和睿智就足够了,懦弱并不是不可接受的缺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华... 华为终端BG首席执行官何刚,今天晒出了华为Mate 80系列的拍照大片,这些样张有草上群马奔腾,也有...
释新闻|措手不及的欧洲:为何反... 面对特朗普政府力推的俄乌冲突28点新计划,处境略显尴尬的欧洲一方面批评该计划“亲俄”,一方面紧急提出...
李世民选太子,选来选去,为何选... 李治并不是一个平庸的皇帝,甚至可以说他非常睿智。当他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足,或者身体不行,或者有其...
原创 如... 在全球政治的舞台上,局势时常风云变幻,而这一切都在不断演绎着国家间的博弈。就在2025年11月23日...
原创 跟... 跟中国建交两年,洪都拉斯为何如今又想断交?这个中美小国为何陷入如此困境?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关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