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财不仅是一个人维持生活的需要,也是弘法修道的资粮。爱财之心,无可厚非,但如果想要更好地获得财富、驾驭财富,我们需要有正确的对待财富的态度和方法。
财富会害人吗?佛陀曾将黄金喻为毒蛇:
有一天,佛陀与弟子阿难外出乞食,看到路边有一块黄金,便对阿难说:“毒蛇”。正在附近做农活的父子俩闻言十分好奇,便前来观看。
当他们发现佛陀所说的毒蛇竟然是黄金时,立刻欣喜若狂地将其占为己有,可结果黄金非但没能改善他们的生活,反而使他们卷入国库盗窃案中,被判处死刑。刑场上,父子俩追悔莫及,才明白“毒蛇”的含义。
然而,对财富的向往并不只能招来祸端,在佛教中,如何获得财富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佛陀在《长阿含经》中告诫善生:“先当习伎艺,然后获财业。”在佛教的根本教义“八正道”之中,就有“正命”一道。所谓正命,就是从事正当的经济活动,使色身生命得以延续保养,进而才能延续“法身慧命”。
可见佛陀其实不排斥财富,并且鼓励人们通过正当的手段去获得财富,如果使用得当,财富甚至可以成为修行的福德资粮。
那么财富到底如何求得?
其实,获得财富就是福报的一种,而福报恰恰顺应因缘和合,所以,财富多寡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
要想获得善财,首先不能“贪”。《俱舍论》中说:“于他财物恶欲名贪。”特别将耽求他人财物的恶欲称为“贪”。贪欲没有限度,觊觎他人钱财,顺从贪欲就会不择手段地去谋取。索取无厌,即是贪毒,在这个过程中,就算获得了财富,却也埋下了祸根。
财富本来是从人的最基本需求出发的,但是人往往在寻求的过程中,把它虚妄地看作是人生的全部,赋予了财富超出其本身的意义。而去掉这种虚妄,用更符合自然的态度去对待财富,这也就是佛教所说的“中道”。佛教认为人对于财富应该“去执”,最终内心才能因此而得清净。
在这个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完善技能就是在成就获得财富的善缘。佛陀在《杂阿含经》中说:“始学功巧业,方便集财物。”如果没有在自己身上用功,仅靠“长跪财神殿”是无法让人获得财富的。
当然,培植福田也是让自己获得人生福报的“捷径”,长耕“恩田”,对父母师长乃至一切有恩于己的人都要怀着感恩的心去报答;勤耕“恩田”,恭敬供养佛菩萨或大德圣贤,恭敬供养佛法僧三宝;广种“悲田”,救济帮助穷苦受难及贫病交加的人。以上种种,都是收获功德和福报的方法。
想要获得财富,更好地驾驭财富,需要先以正见看它,再以正行如法获得它。追求财富的过程也是一场修行,或许在修行的最后你会发现——只要内心不匮乏,外境皆富足。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上一篇:滴滴打车申请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