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各个朝代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或是规范朝堂和社会的行为,都会针对不同的罪行判定不同的刑罚;而不管是吕太后发明的人彘之刑又或是朱元璋发明的剥皮揎草之刑,都骇人听闻。
不过这些刑罚实在是太过残忍和血腥,电视剧都是即便拍了也不能播的程度;清代也是刑罚十分多样的朝代,而随着各大热门清宫剧的播出,这其中有一种“一丈红”的刑罚被观众熟知。

那么一丈红究竟有何等威力能让人避之不及呢?一丈红的名字来源首先就很残酷;听起来是比较诗意的一种称呼,但实际上是通过直接用木板将人打的血肉模糊,外观看起来血红一片而得来的。

而鹤顶红则是毒酒,如果犯了大罪得到的是鹤顶红的刑罚反而值得庆幸,因为既不会遭受太多的折磨,死后也还能得到全尸。和一丈红比起来是更为体面的刑罚。

一旦被赐一丈红,妃嫔也多半是失去了皇帝的宠爱,或是家族没落没了倚仗;那些施刑者也不会手下留情。女子的身体本就柔弱经受不住连续的重击,所以一丈红的“伺候”下大多数妃嫔直接下半身残废,更惨的是经受了一丈红基本不会再有生育功能了。

还有一点则是心理上的屈辱让他们羞愧难当。一丈红施刑时是要脱裤子的,而古代是将女性的贞洁看得比生命更重要,施刑的通常是一些大汉,在这样的眼光注视下,妃嫔们自然难以忍受。就算熬过了一丈红的折磨,也熬不过心理上的折磨,渐渐地就会抑郁或者自杀。

影视剧里面的很多贪官大臣被惩治后会收到流放的惩罚,其实这算得上最轻的刑罚之一了,因为既没有遭受肌肤之苦,也还能保住性命。惨的是失去了名利地位再没有了出头之日,只能在离乡千里的异地孤独终老,对于看中名誉的人来说更加痛苦。

再者还有断水断食之刑,折磨的是人的心智。很多人尝试饿肚子减肥,但起码还要水喝,但清朝对待一些罪犯直接把他们关起来,一个星期不闻不问,也不给食物和水源,就硬生生的饿死;很多人最后被拖出来的时候身上的肉都没了,都是被自己饿昏了心智啃掉的。

其实不仅中国古代除了各种各样严苛的刑罚,古代的世界各地都是崇尚刑罚治国的,因为设置各种各样的刑罚确实对整个国家的治理有积极作用。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二,起到破案的作用。最为出名的莫过于朱元璋发明的贴加官刑罚,这种刑罚可以说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只是用一张纸沾上水放在罪犯脸上过段时间加一张纸,很多罪犯承受不住压力和恐惧就将罪行如实招来了。

刑罚的出现本质上是整治犯错之人,统治者也希望能借此达到杀鸡儆猴的目的,能防治更多在犯罪边缘试探的人。一丈红之所以被后宫妃嫔畏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受了这种刑罚就意味着一辈子基本上没希望了,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层面的。

设置刑罚也许是对贪污者的惩罚,也许是对其他人的警告,但也许是中央集权的另一种手段。毕竟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古代,君王认为你有罪,你不仅只能认罪而且还不能为自己辩解。一旦辩解,一人的小罪可能就变成了满门抄斩的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