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告诉自己:裸辞就是输了,决不能认输,要体面地离开,要在众人惊叹的眼神中离开。”

先简单介绍本人情况,本科学历,14年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四线城市),进入当地一家企业工作,工作辛苦,但是工资较高(相对于公务员来说)。
在职期间考了三次公务员,18年以总分第一成功上岸。上岸的是乡镇公务员,在乡镇时做过领导的小跟班,随后去了县政府、市政府学习。
回想自己两年考公经历,多少次午夜晨早,抱膝灯前,悄悄演算,默默诵读,只为了实现心中那个理想,不容易,真心不容易!
在公考圈,除了应届生之外,大多数考生都面临着生存压力。关于在职备考,我深有体会。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在职备考的苦与乐。(当然,乐主要是成功上岸的感受,苦才是备考路上的主旋律。)
01
风光体面地辞职
是每一个在职备考学员的梦想
对于在职考生而言,在考公路上能否坚持到底,成了你上岸的决定性因素。上班的人,尤其是在私企上班的都知道,上班比上学累多了。
上学反倒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且读书是相对公平的,同一个教室,同一个老师,一样的教育方法,学习成绩好坏,全凭自身努力,外界因素影响较小。
上班就不一样了,不仅身体累,心更累。上过班的都理解,我就不详细说了。我记得在企业上班的时候,一个月最开心的一天就是发工资的那天。
当时我每天下班后,可以说是身心俱疲。在这个时候,别人都出去玩耍了,我还得默默地打开笔记本开始学习。
实话说,我当时也无数次想过放弃,但每一次都坚持下来了。怎么做的?很简单,打鸡血、喝鸡汤——每当不想学了,就想想今天上班时,主管跟我说的什么话?同事怎么甩的锅?客户怎样刁难的?一遇到烦心事,心中就会产生一个念头,辞职。
辞职是肯定要辞的,但总不能就这样裸辞吧,裸辞就是输,决不能认输,要体面地离开,要在众人惊叹的眼神中离开。
怎么离开呢?上岸就能离开了,多么美好的事。每次想到这里,就安静去刷题了。至少我有离开的可能性,而那些30、40多岁的领导、同事,他们已经没有选择了,我至少还有选择离开的权力。
02
什么都想要
就会什么都得不到
在职考公人的勤奋比较无奈,因为你的精力终归是有限的。对于我来说,工作和考公,只能全力以赴一项,它们绝对不可能鱼和熊掌兼得的。
又想当优秀员工,又想升职加薪,还想成功上岸——少年,还是不要太贪了吧!当时我给自己的规划是,既然选择了考公,那工作就只能放一放了。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放手一搏。那个时候,我除了上班的时间不刷题外,其他的时间都在刷题、想题。

不过我建议在职的考生,一般不要在上班的时候刷题,一是作为一个职场人,我们应该有起码的敬业精神;二是风险太大,如果被领导、同事看到了,可能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了;三是上班刷题,心静不下来,浪费时间,得不偿失。
03
选岗是一门妥协的艺术
考公是一个选拔性考试,我们常常说高考,一分可以压千人,觉得高考很残忍。但我想说的是,相比于高考,公考才是最残忍的。
因为高考你差一分,无非就是换个学校或者换个专业,至少还有书读。但是公考不一样,没考上就是没考上,每一次擦肩而过之后都是又一次的重头再来。(国考、省考里面有补录的,但我好像没遇到过,不懂我就不说。)
关于选岗,我分享两个例子。第一个就是我上岸的那年,有一个岗位,我很喜欢,但是只招一个人,我想报,但是犹豫了好久,反复掂量,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我不想再等了,所以我选择了乡镇。
等最后笔试成绩排名出来之后,我看到了那个岗位进面的分数,都是140+,相差就0.01分,这两个娃的分数在全市所有岗位的分数中排在前两位。

最后总成绩出来了,那个岗位的总分精准到小数点后三位了,以0.001分决出胜负。我当时暗自庆幸,还好,还好没报,报了就悲剧了。我当时真的没信心再考一次了,会崩溃。
第二个是我当时的模考成绩是145分,行测74分,申论71分。按理说这个分数,在当年来说应该是蛮高了,基本上全市的岗位任我报,但是为了稳妥起见,我在选岗时将模考分数降了15分,为了降低自己的预期,更为了确保自己上岸。
经过艰难的筛选,我最后将目标放在三个岗位上,一个是市直某部门,三不限,只招一个,这个我最后放弃了,因为只招一个,风险太大;第二个岗位市直某执法部门,招8个,限男生;第三个岗位就是乡镇,乡镇没什么好考虑的,当时每个乡镇招15个左右,对于我来说没有任何压力,因为招的人多,容错空间大。
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我选择了乡镇。最后笔试成绩公布后,市直执法部门的第一名才125分,我看了看,笑了。
04
入职五年后的感想
在体制内待了五年,有时我也会问自己,如果当初报了市直执法部门会不会不一样?但是在看到前几年的公务员招考情况后,释然了,甚至还有一丝庆幸,现在想上岸太难了。
我知道很多在职考生一般都是在市区上班,因为县城毕竟没什么好的产业,没好的产业也就没有好的就业岗位。考进体制内还是想待在市区,差一点待在县里也能接受,但是去乡镇却是百般不情愿。
在这里,结合我自身的经历,表达一个观点:体制内平台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起决定性因素的还是自身的努力。

如果自身能力强、招考机遇好,能去大平台尽量去大平台,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如果自身能力有待提升、招考机遇不好,去乡镇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我想说的是,既然选择了考公,请你一定要勤奋,努力到自己无能为力,努力到自己没有任何遗憾,努力到自己可以直面公考的残酷。
以下视频来源于
半月谈公考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2024国考60天上岸计划
【扫码即可了解详情】
以下视频来源于
半月谈公考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2024省考60天上岸计划
【扫码即可了解详情】
文/ 特约撰稿:刘同学
责编:韦思艺
校对:李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