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是很玄妙的东西,即使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不能一一解读。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
明明清清楚楚的记得,某年某月某日和某个人在某个地方,发生了同样的事,但是当过后问起他的时候,他却满脸茫然,一口否认。
另外,还有在睡梦中,忽然走进了一个自己非常熟悉的场景,可这个场景在现实中根本不曾去过。
还有在现实生活中,到了某个地方、或者见了某个人,心底油然生出了“似曾相识”的感觉,可实际上却根本没来过此地,或见过这个人!
这,或许就是“曼德拉效应”的表现。

何为“曼德拉效应”。
在解答曼德拉效应之前,我们必须要知道一个人,他就是曼德拉!
曼德拉,原名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生于南非特兰斯凯,是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在任职总统前,他是积极的反种族歧视人士,最终得罪政府,在牢中服刑27年。
1990年出狱后,曼德拉转而支持调解与协商,并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赞许,包括从前的反对者。
40年间,他获得的奖项超过100项,并在199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被誉为南非最伟大的领袖。
然而,这么厉害的一个人,在大家的记忆中却不是这样的。
2010年,一个美国网友在网上写到,他发现他和数个朋友不约而同的认为南非政治家曼德拉早在80年代初就病死在牢房里,他们还认为曼德拉去世后有一个盛大的葬礼。
甚至在南非的很多人记忆中,也明确表示曼德拉没有被释放出来,是死在监狱里面了,而且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看到了曼德拉去世的报道,还看到他的亲人哭泣的场面。
可真实的曼德拉,不仅当上了南非总统,并且还做过联合国主席,他一直很康健,直到2013年才去世。
这一集体记忆的被“欺骗”,被称为“曼德拉效应”。

除了曼德拉事件,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也是这样的效应。
比如:罗丹著名的《沉思者》雕像,到底是托着下巴沉思,还是扶着额头沉思呢?
一般人都认为是扶着额头,其实正确的答案却是托着下巴。
还有我们记忆中的《爱我中华》其中歌词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可是通过网络资料,无论影视、歌曲、还是文字,其实正确的结果都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较为科学的研究,我们需要引入“平行宇宙学说”来解答。
所谓的“平行宇宙说”,指的是在我们的世界中,拥有无数个平行的宇宙,这无数个宇宙由时间先后隔开,前一秒的你,还有下一秒的你都在干着同样的事情,但这些你都分别处在不同的宇宙里,互不干扰。
也就是说,在时间轴上有无数个同样的宇宙。每个人在每一个宇宙都有着不同的对应体,只是时间不同而已。
这一观点有学者从“量子力学”“量子纠缠”和“时间涟漪”来进行了研究,这里我们不做细致解读。

正因为有了“平行宇宙”的概念,所以在宇宙中每个人并不是单一的存在,所以偶尔发现的梦境或者“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就好理解了。
学者们认为,宇宙是平行存在的,链接宇宙的载体是虫洞。也就是说打开了虫洞,人类不仅可以实现宇宙间的旅行,甚至可以进行思想间的交流。
由此,生活中的“似曾相似”的感觉大多是量子纠缠或者虫洞现象影响的结果吧。
读者们,关于“人类记忆被欺骗”,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