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如何被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
周山文化
2023-09-20 14:03:05

原标题:孔子是如何被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

孔丘(前551年~前479年),孔氏,名丘,字仲尼,世称孔子或孔夫子,鲁国 (今山东曲阜)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殷人后裔。孔子的父亲因纪念故乡的尼丘山,故而给他取名丘;又因为孔子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字仲尼。

《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又提到:“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教育上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打破贵族垄断知识之局面,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 至圣先师。

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

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8月17日,新即位的元朝第三位皇帝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海山在位不足四年,却实施了许多改革。他标榜“溥从宽大”,大范围地封官赏赐,推行理财政策,发行“至大通宝”,强化海运,增课赋税。文化上崇信藏传佛教的同时延续宗教自由政策)加称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大成”本是古代秦乐的用语。古乐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毕,称为大成,后来引申成集中前人的主张、学说等形成的完整的体系。孟子始用大成赞颂孔子,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万章下》“玄圣”、“至圣”、“大成”都是对孔子的赞词。

而“文宣王”的称号是唐朝封的。

文宣二字一般是从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元)封号“文宣王”开始。“文宣”为谥号,“王”是爵位。此“王”并非后世的王侯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

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孔子的“文宣王”称号最终被拿掉了。“今宜于孔子神位题至圣先师孔子,去其王号及大成、文宣之称。”嘉靖去除孔子“王号”的原因很简单,即“孔子封王为非礼”,“宋真宗称孔子为至圣,其意已备。”

嘉靖同时还做了一件事,将孔子的塑像换成了木质牌位,上书“至圣先师孔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福... 2025年11月5日,海南三亚某军港,中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入列。随着八一军旗授出,...
中超双雄亚冠再遇冷!海港再败蓉... 11月25日的亚冠赛场,再次成为映照中超球队“内外温差”的镜子。上海海港主场1-3完败首尔FC,跨赛...
七十亩果园“躲猫猫” 为何三天... 七十亩果园“躲猫猫” 为何三天就吸引近三百人参与? 专家:网红乡村体验项目要持续内容迭代,强化沉浸...
所罗门群岛总理:澳总理确实宣布...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去年12月,所罗门群岛总理马内莱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发表联合声明称,澳大...
原创 克... 北京时间11月25日,克林根两双,罗威8分5板,俩人一起打了43分22秒,杨瀚森为什么只能打两分半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