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无声的崩溃
精英大学的学霸流行病
4月底,普林斯顿大学传出有学生失踪,没过多久,就有人在学校附近的卡内基湖中发现了他的遗体。
离世的学生是Lauren Blackburn,是普林斯顿大学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
他曾获得了国家优秀奖学金、盖茨奖学金和Sam Hutton艺术基金,他热爱文学,尤其喜欢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呼啸山庄》。
他也热爱韩流文化,曾经来到韩国探寻他的韩裔身份。2020年至2021年,他曾在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服务。
他还喜欢打篮球,很难想象兴趣爱好如此阳光、正面的他,却以一种令人难以接受的方式离世。
他的讣告中写道,Lauren Blackburn在经历了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勇敢抗争后逝世。
图源:Inside Princeton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普林斯顿日报》指出,Lauren Blackburn是自2021年以来第六起本科生死亡事件,此前5起死亡事件均被裁定为自杀。
在世界顶尖学府中,学生非正常死亡这样的极端事件,竟然以一种频发的趋势存在。
5月2日,又一所名校传来噩耗,杜克大学三一文理学院的二年级学生金玄逸(Ian Hyun Kim)不幸于夜间意外去世。
虽然还没有公布死因,但校方声明排除他杀可能,恐怕这又是一个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自杀事件。
在很多人看来,金同学善良、聪明、刻苦、为人友善还非常体贴。然而就是这样“完美”的学生,最终却残忍地走上绝路。
图源:Duke University
一种无声的崩溃,正频繁地在各大精英大学中上演。
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数据显示,自杀是大学生群体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每年约有1100名美国大学生死于自杀。
耶鲁大学过去十多年间就有超过20名学生自杀。2015年,年仅20岁的中国留学生Luchang Wang在校期间不幸身亡,被怀疑为自杀。
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同样在近几年频繁发生学生自杀事件。
尤其是2024年,康奈尔大学所在的伊萨卡峡谷地区,仅一个周末就发生4起自杀事件,其中2人确认是校内学生。
纽约大学在同年2月也接连出现两名女生相继自杀身亡,其中一名女生从Barney Building五层的窗户跳下,悲剧震惊校内外。
图源:NYU
这些悲剧已经不是个例,在精英大学中,学霸正在承受着越来越严重的精神健康危机。
02
可怕的精英思维
被优秀榨干的青春
事实证明,越是顶尖的学校,心理出问题的孩子也越多。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是指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能力越高的人反而常常低估自己。
这意味着,那些走进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的学生,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最自律、最有追求的一群人,往往也是最容易否定自己、质疑自己的一群人。
图源:Pexels
观察一下这些优秀的人日常生活,他们都像是被野狗追着跑的人,而这个野狗,可能是绩点,也可能是家庭和社会的期望。
于是他们把生活过成了永不休止的竞赛。
在图书馆的路上背单词、在食堂里一边吃饭一边上网课、在健身房里听课程音频、甚至连社交都要区分“有效社交和无效社交”。
他们好像要把每一分钟都安排任务,甚至把一分钟掰成两分钟来用,才不算虚度光阴。
这种思维模式,看起来是时间管理大师,但本质上是在用KPI管理人生,把每个瞬间都异化成“提升自我”的工具。
更可怕的是,当他们停下来休息时,就会陷入休息羞耻,质问自己是不是在浪费时间? 当他娱乐的时候,他们又要反思,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成长价值?
他们已经习惯了“优秀”,但是却失去了心安理得享受普通生活的勇气。
图源:Pexels
这是精英思维的最大的弊端,它鼓励你爬得更高,但从不教你如何面对坠落。
前段时间,美籍日裔学生山本裕太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帖子,他提到自己是普林斯顿大学全额奖学金得主,SAT1580分、ACT满分36分、GPA全A。
可谁也没想到,入学仅3个月,他就患上了严重抑郁症,被迫休学。
根据2024年全美大学健康评估(NCHA)的秋季报告数据:
30%的学生表示焦虑已经对学业产生了明显影响
超过75%的学生每周平均睡眠不足8小时
近60%的学生每周花6小时以上沉浸在社交媒体中
10%的学生对校园枪支暴力感到极度担忧
65%的学生表示感受到归属感,但这仍有超过1/3的学生正独自挣扎在孤独与焦虑之中。
这些数字不是冷冰冰的统计,而是无数个挣扎在校园角落的身影。
学业负担沉重,课程内容难度高、考试频繁,再加上名校文化中的“高期待”,都让许多学生持续处于心理高压状态。
图源:网络
哈佛大学一项心理健康研究显示,从2014年到2018年,该校认为自己有抑郁倾向的本科生比例从22%上升至31%。
波士顿大学2020年针对全美3.3万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39%患有抑郁症,34%患有焦虑症,83%的人表示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表现。
我们一直羡慕的精英学生,其实过着早就已经被掏空的生活。
03
精英大学成为压垮学生
的最后一根稻草
顶尖大学接连爆出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而自杀的事件,大学的学术环境和心理支持也引发了社会的讨论和关注。
令人震惊的是,这些顶尖大学在学术资源上遥遥领先,但是在心理健康支持方面却非常薄弱。
Ruderman Family Foundation 曾对美国高校的心理健康资源进行评分,结果显示:没有一所常春藤学校得分高于D。
耶鲁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更是被评为最低等级F。
这说明了,家长们花费百万送孩子进入顶尖名校,不仅没有得到心理上的保驾护航,反而会把孩子推向学术高压锅中。
图源:Ruderman Family Foundation
以耶鲁大学为例,2021年,18岁的新生 Rachael Shaw-Rosenbaum 因抑郁症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事后,朋友们指出她曾多次寻求学校帮助,却始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援助。
另一方面,大学通常把学生自杀看作“丑闻”,所以很多学校会通过“非暴力事件”“非正常死亡”的说法轻描淡写。
甚至有学校会把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开除或者劝退,这样可以降低风险,减少法律责任。
图源:CNN
这反而使得名校学生的心理和自杀问题一直被公众不断忽略,而且心理问题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间。
一旦心理状况亮红灯,从学生自身、到家长、再到学校都应该有意识采取行动。
首先,学生应该给自己设立心理界限,合理安排作息、学习和社交时间,是避免情绪耗竭的第一步。
遇到情绪问题,要勇敢求助,不必羞于开口。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强者的自我修复。
父母也应放下“考上名校就好了”的观念,真正去理解孩子的状态,关注他们的情绪和压力,而不是一味追问成绩和未来。
家人的情绪的支持往往比对孩子未来的期望更重要。
图源:Pexels
最关键的是,改变羞耻文化,让学生知道,心理波动不是个人失败,而是一种常见现象,可以被理解、接纳和干预。
上一篇:如何关闭隔空投送
下一篇:多囊卵巢如何调理备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