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赛季,将会是2007届新秀们进入NBA的第19个年头,对于他们来说,生涯已经进入到了最后阶段。尽管和96黄金一代、03白金一代相比,他们的整体质量稍显逊色,但他们同样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其中凯文·杜兰特、艾尔·霍福德等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一年的状元,也就是成为了“水货状元”代名词的格雷格·奥登。虽然已成公认的水货,但开拓者的高层在后来接受采访时,提及到奥登,他们总是会不假思索地告知,即便选一百次,他们还是会没有任何犹豫地选择奥登,那么究竟当年的奥登有着怎样的魅力?下面就让我们一一分析!
1.顶级的天赋和统治力,大学赛场的王者。
首先,在不考虑未来的伤病情况下,奥登确实是那一届新秀中最为突出的那一个,是的,即便是后来扬名立万的的杜兰特也比不过。在参加选秀之前的这个赛季之中,他在大学赛场几乎就是王者级别的存在,他场均可以贡献15.7分、9.6个篮板和3.3次盖帽,投篮命中率 高达61.6%。虽然未能帮助俄亥俄州立大学拿到NCAA冠军,但在决赛面对拥有霍福德、乔金·诺阿等未来的NBA全明星内线的佛罗里达大学时,他带伤出战,并且砍下了25分、12个篮板和4次盖帽的豪华数据,无论是进攻端的对抗、篮下终结,还是防守的覆盖,在当时引起了全美的巨大关注,而在看过了奥登比赛的球探,都无不称赞他的潜力,甚至将他誉为威尔特·张伯伦与蒂姆·邓肯的结合体。
此外,奥登的身体素质非常出色,2.13米的身高、2.24米的臂展,加上不俗的运动能力,在当时基本已经具备了能够在NBA成长为顶级内线的潜质。在那个还是非常重视内线的时代,像奥登这种攻防一体,并且在篮下拥有绝对统治力的球员,是各支球队都非常想要得到的稀缺资源。尤其是与凯文·杜兰特的对比,当时的杜兰特已经可以得到25.8分和11.1个篮板,已展现顶级得分天赋,但短板同样明显,那就是太过瘦弱,对抗能力一般,防守端甚至被质疑很难适应NBA的强度,因此在那个“得内线者得天下”的时代,并且二人天赋不相上下的情况下,自然奥登会更受青睐。
2.开拓者的阵容需求,中锋位置需补强。
当然,除了奥登的天赋之外,手握状元签的开拓者,也是有他们的打算,在2006年的夏天,他们已经得到了拉马库斯·阿尔德里奇和布兰登·罗伊,2号位和4号位得到了补强,并且这两位日后的全明星球员,都是需要持球进攻的,而杜兰特当年被超音速选中后,也是用大量的球权,帮助他在NBA成长,因此倘若将KD钦点为状元,很有可能出现一颗篮球不够分的尴尬情况。而奥登虽然也需要球权,但毕竟在那个阵地战为主,节奏偏慢的时代,中锋还不需要像如今这般在外线或者高位拿球,只需一板一眼在禁区附近要位,外线能够将球稳定送到他们的手中即可。而且防守端的作用和潜力,杜兰特确实是比不上奥登的,因此两相权衡之下,球队自然会选择奥登。其实当年的开拓者建队思路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正如现在的雷霆、火箭,那个时候的开拓者也是主打青春风暴,并且在2009年已经排名西部第四。可惜没有人能够想到,他们这群新人,会陆陆续续毁于伤病。
3.时代的局限性,且排查不够详细。
最后,再来说说第三个关键点,那就是我们上述多次提及的传统观点——得内线者得天下。事实上,除了过去的10年里,小球阵容展现出了夸张的得分效率,最终被多支球队视为主流战术之外,NBA从诞生开始,就一直更为重视内线。而在2007年左右,NBA仍旧处于内线辉煌的时代,蒂姆·邓肯、沙奎尔·奥尼尔、凯文·加内特等老将,还活跃在NBA的一线。而球探们在当时更是将奥登视为可以比肩这些伟大球星的存在,加上开拓者队史唯一一座冠军,就是在传奇中锋比尔·沃顿的带领下拿到的,所以他们也是存在滤镜的。当然,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还没有现如今这般先进,所以虽然奥登存在不小的伤病隐患,甚至后来已经影响到了他的生涯,但正因为排查不够仔细,加上开拓者当时的医疗团队也有一些问题,最终也就造成了奥登的悲剧。
上一篇:拙荆在古代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