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之二的澳洲求职者因资历过高而被拒绝录用。
一项最新研究调查了雇主是真的 难以找到人才,还是招聘做法无意间筛选掉了优秀候选人。
结果显示,40.3%的求职者被告知他们的资历过高,不适合所申请的职位。
WorkPro 的研究还发现,超过四分之一的求职者得到的职位比他们最初申请的要低。
专家表示,求职者务必为每个申请的职位量身定制简历,省略那些可能对自己不利 的高阶资历细节。
职业专家Sue Ellson说道,“我不把故意省略称为撒谎,我称之为巧妙调整信 息。”
“你绝对不应该在求职申请中撒谎,但你应该确保简历与职位描述相匹配。我 会把与招聘岗位无关的其他所有内容都删掉。”
*未面试就被拒*
Katie Richards曾是一名企业律师,因工作压力过大而辞职,希望通过从事前台或 行政工作来实现更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
(图片来源:《每日电讯报》)
但她申请的所有职位都被拒绝,甚至没有获得一次面试机会,理由是她资历过高, 不太可能长期从事这份工作。
“接听电话我也会很开心——我会面带微笑地做这份工作——我只是受够了每周工作80 到100个小时的律师工作。”
“当他们说我资历过高时,我告诉他们我能为公司带来很多价值——我有市场营销、 商业和法律方面的经验,还能帮忙做一些很棒的事情,比如撰写完整的公司运营手 册。”
“也许我不会在这个岗位上待10年,但在我任职的这一年里,他们能收获相当于10 年的工作成果,而且我也很乐意在离开前培训其他人接手这个岗位。”
Richards说,她唯一得到的工作机会是在酒吧调酒,但她拒绝了,因为这份工作不 符合她对健康生活的追求。
最终,她选择创办了自己的在线律师事务所,这样她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工作时间。
*招聘偏见*
WorkPro研究结果适用于澳洲本土出生的求职者,不过研究发现,在澳洲居住至少 五年的长期移民中,也有类似比例的人因被认为资历过高而被拒。
Ellson表示,在某些情况下,年龄歧视和种族歧视会隐藏在“拒绝资历过高的求职 者”这一决定背后。
还有一些情况是,雇主没有认识到看似资历过高的员工能为公司带来的价值,或者 担心自己会被“比下去”。
Ellson说道,“普通雇主希望求职者和职位描述完全吻合。如果一个接听电话的律 师突然开始提出改进业务的建议,这可能会让职位更高的其他员工相形见绌,就会 引发问题。”
Ellson建议,那些看起来资历过高但又想申请某个职位的人,可以利用“隐性就业 市场”——要知道,90%的职位空缺从未公开招聘过。
“如果你主动联系一家公司,说明自己的情况、拥有的技能以及想要这份工作的原 因,你就不会和其他300名申请者以及那些与职位描述极为相似的人工智能生成简 历竞争了。”
她建议,那些得到比申请职位更低的工作机会的人,可以考虑接受这份工作,将其 作为晋升到理想职位的途径。
*个性化求职*
WorkPro首席执行官Tania Evans也认为,当申请那些看似低于自己资历的职位时, 个性化的求职方式是最佳选择。
她指出,提交视频申请能让求职者解释自己想要这份工作的原因,并建议求职者重 点突出对该职位的兴趣、与公司的文化契合度或转行的迫切心情等方面。
不过,Evans警告说,不要在简历中省略某些资历,因为对候选人的背景调查会发 现任何遗漏的信息。
求职者最好列出所有资历,并解释为什么这些资历不应成为录用的阻碍。
Evans表 示,想要一份看似低于自己资历的工作,可能有一些合理的原因,比如长时间离职 后重返职场、需要工作灵活性以兼顾家庭和个人事务,或者为了改善心理健康而想 要一份压力较小的工作。
雇主忽视看似资历过高的候选人,原因包括担心求职者为何没能获得更高阶的工 作,以及担心如果该员工辞职去寻找更适合自己技能的工作、需要重新招人替代 时,会产生额外的招聘成本。
*就业障碍*
- 40.3%的澳洲本土出生求职者和37.5%的长期移民因资历过高而被拒;
- 两个群体中均有约27%的求职者得到的职位比预期的要低;
- 41%的澳洲本土出生求职者和32.1%的长期移民难以获得面试机会;
- 高达30%的求职者不知道如何定制简历;
- 9.5%的澳洲本土出生求职者和26.5%的长期移民不知道如何让简历符合自动筛选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