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些以色列网民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帖子,直接点名中国人,认为犹太人是上帝选民,应当受到尊敬。这一言论迅速在中国网络上引发激烈反应。许多网友回应称,中国有自己的文化根基,无需盲从别人的信仰。
首先,关于“上帝选民”的观念,这源自犹太教的核心信仰,即犹太人是上帝特别挑选的民族,这一点在他们的圣经旧约中有详细记载。例如,在《出埃及记》中,上帝透过摩西告知犹太人,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要遵守律法,作为回报,上帝会保护他们。这一身份认同伴随着犹太人几千年的历史流亡,成为他们文化和宗教的核心。
全球约有1600万犹太人,其中以色列是主要的居住地,约占全球犹太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他分布在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地。然而,这种选民身份在犹太人内部自豪,但在外部社会却不一定被接受,特别是在具有多神文化背景的中国。
中国人对犹太人有着深厚的历史了解。早在唐朝时期,就有犹太人社区在开封建立,这些犹太人从波斯迁移而来,在中国扎根,并逐渐融入中国社会,学习汉语,甚至在保持犹太律法的同时,也参与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庆祝。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迁,开封的犹太社区逐渐汉化,其后裔大多数已经视自己为汉族。中共建政后,这些犹太人的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受到抑制,尽管历史遗迹如开封的犹太会堂遗址仍然存在。
在二战期间,中国还向逃离纳粹迫害的约两万犹太难民提供了庇护,尽管当时中国自身正面临着严峻的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在以色列社会中仍然铭记,并被看作中国对犹太人的善意表达。
然而,近年来随着巴以冲突的升级,以色列希望中国站在他们一边,但中国外交部坚持中立立场,强调通过和平对话解决争端。这导致一些以色列网民感到不满,开始通过宗教话语来施压,试图让中国表态支持他们。
中国人对此的反应则较为谨慎。中国文化自古以来注重求同存异,尊重多元信仰。相较之下,犹太教的一神信仰以及“上帝选民”的概念在中国社会中并不容易被接受,这种宗教排他性在中国文化观念中显得有些自大。
综上所述,尽管中以两国之间有着深厚的民间友好和历史纽带,但中国社会对犹太人的认知和态度仍显复杂多样。对于以色列网民试图通过信仰施压的做法,中国人的反应则更多地体现了他们对自身文化和信仰的自信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