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栗鹏菲 叶青 北京报道
随着公募基金2025年半年报密集披露,一众基金经理的“期中总结”纷纷亮相。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多位基金经理在报告中不约而同地写起了“道歉信”,为旗下产品不尽人意的表现向持有人致歉。
从医药到红利,从调仓失误到风格偏离,这些致歉背后不仅反映出个体判断的偏差,更深刻揭示了在快速轮动、高度分化的A股市场中,基金经理面临估值体系重构与投资范式转换的双重挑战。他们的坦诚,成为观察当前市场生态的一个独特窗口。
医药牛市中的保守之错
在医药板块整体走强的背景下,部分医疗主题基金意外折戟。泰康医疗健康基金经理傅洪哲在半年报中直言,其产品上半年相对表现不佳,大幅跑输A股、港股相关医药行业指数,“远没有达到大家的预期,也没有实现绝对收益”,并对此郑重道歉。
这位北京大学药剂学硕士出身、拥有多年研究经验的基金经理,将业绩落后归因于“操作过于保守”。他在报告中复盘称,三月起出于对地缘政治的担忧,减持了前期重仓的CXO板块,过早切换为偏防御的持仓结构,重点配置了红利、内需等方向。四月关税战升级后,又未能及时把握市场系统性企稳后,资金向“关税战免疫”领域集中的趋势,错失了创新药资产大幅反弹的机会。
仔细分析其持仓结构可见,傅洪哲的前十大重仓股中,中药及医药零售占比超30%,包括固生堂、羚锐制药、济川药业等传统医药企业。相比之下,同期港股创新药指数因BD交易频繁(如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12.5亿美元交易)大幅上涨,同类医疗主题基金则通过加仓AI医疗、脑机接口等新兴领域捕获了可观收益。
傅洪哲在报告中表示,已积极调整布局,加大对AI医疗、生命科学上游、脑机接口等领域的关注,并预计下半年会有更好表现。但对于持有人而言,在行业贝塔明显向上的环境下未能获得相应回报,无疑是一次值得深思的投资教训。
策略偏离与错位代价
同样因策略执行偏差而道歉的还有国联安基金徐俊。他管理的国联安红利混合上半年净值下跌3.31%,未能跑赢业绩比较基准。徐俊在报告中不仅向持有人致歉,还详细分析了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徐俊坦言,其核心投资逻辑是回避市场高认同度板块、重点配置低认同度板块,这一策略在过去五年中持续创造超额收益。但今年上半年的市场却呈现“强者恒强”格局——银行板块持续上涨,而交运等行业表现持续低迷。
“主观上的失误就在于,过早地减持强势板块,同时过早、过多地配置了弱势板块。”徐俊在报告中写道。他承认,过早进行板块切换导致基金表现落后于市场整体水平;同时,因过于看重股价安全性而买入一些过度低迷的股票,产生了不必要的摩擦成本,进一步拖累了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部分基金取得正收益且跑赢基准,基金经理仍因未达预期而致歉。华夏基金郑晓辉管理的华夏优势增长上半年净值上涨4.92%。郑晓辉在报告中表示,由于低估了市场对部分“业绩萌芽期”行业给予的估值波动机会,报告期基金净值表现一般,对此“深表歉意”。
反思与定力的平衡之道
多位基金经理在半年报中的诚恳致歉,引发了业内对投资策略与市场适应性的深入思考。上海某资深基金评价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基金经理公开道歉体现了对持有人的尊重和责任担当,但更重要的是其反思是否触及投资体系的深层问题。
“在净值压力下,基金经理能意识到问题是好事”,该人士表示,“但如果缺乏定力,盲目追逐热点,一方面可能导致风格漂移,另一方面还可能左右打脸。关键是要区分清楚,哪些是市场短期波动带来的干扰,哪些是自身投资逻辑确实需要修正。”
一位长期关注公募基金发展的专家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从这些基金经理的反思中可以看出,上半年失误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政策与地缘政治风险的过度担忧,导致防御性过强;二是对市场风格延续性判断不足,过早进行板块切换;三是对估值体系变化不敏感,未能及时把握新产业趋势的估值溢价。
上述专家认为,对于那些在半年报中诚恳道歉的基金经理,市场应给予一定宽容,但更重要的是看其后续能否真正调整策略、优化组合,用实际行动挽回持有人信任。毕竟,在这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中,最终说话的还是持续稳健的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公募基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基金经理不再仅仅关注相对排名,也更加重视绝对收益和持有人体验。这种转变促使更多基金经理愿意坦诚面对失误,并向投资者公开说明原因。这种透明度的提高,从长期来看有利于建立信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下半年股市仍将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复苏力度、产业政策落地效果以及国际关系变化等。对于基金经理而言,如何在复杂环境中精准把握产业趋势、控制组合风险,同时保持策略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将持续考验其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