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秦龙】9月5日至6日,由FOFWEEKLY主办的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暨第六届鹭江创投论坛在厦门举行。本次论坛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母基金激发长期资本、产业资本和创新资本的乘数效应,推动中国本土高质量发展,并在全球产业变革中发挥引领作用。
未来已来。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空间技术、新能源等未来技术日新月异。未来技术是各国的制高点,也是投资人布局的重要领域。
在圆桌论坛“未来产业投资之路”环节,嘉豪投资创始合伙人朱伟豪、成都交子投资集团董事长付剑峰、湖北省科投集团党委副书记兼总经理曾玉梅、扬州市国金投资集团创投公司总经理兼战新基金公司董事长郭慧君、云启资本创始合伙人毛丞宇、芯联资本创始合伙人袁锋、璞信资本副总经理张胜利、光速光合合伙人孙健等产业投资人和VC投资人,围绕未来技术投资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从0到1的突破,如何找到项目并投资?这是产业投资人和VC投资人共同思考的问题。
付剑峰认为,作为国资的政府投资基金定位应与市场形成错位,市场直投机构为企业提供补充和支持。国资和政府应引导行业投资未来产业,而非过度依赖估值高且炒作热门的板块。“AI在细分领域和传统产业及各行业的应用,未来有很好的机会,我认为这都是创造价值的机会。”付剑峰说。
“基于集团所处的武汉东湖高新区这一高校资源和智力资源密集的区域,我们与高校科研院校形成了紧密的合作联系,可以充分挖掘未来产业赛道。”曾玉梅表示,在具体方式上,国有企业发挥压舱石和耐心资本的强大作用,在多年实践中,集团对投资期限的容忍度非常高,早期投资期限平均可达7年或10年。
曾玉梅表示,在未来产业选择方面,国有资本有责任在未来行业里深耕,深入到无人区,在其他资本还不敢进入时,国资就要抢先一步“投早、投小、投未来、投科技”。“作为地方国资,其优势在于资金实力雄厚且能够长期持有,而非急于进行短期投资。我们的使命更多是扶持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非追求短期回报。作为企业,我们也要追求回报,但更重要的投资逻辑在于扶持地方战略产业及未来产业发展。”曾玉梅说。
郭慧君表示,作为地方国资面临践行国家战略与风险平衡的挑战。在实操战术和操作层面,未来产业投资基金的周期相对较长,如何实现效益和回报是绩效评价的挑战,这也是基金需要直面的问题。
毛丞宇认为,GP可根据所处赛道,结合产业特点,及时调整或增强自身实力,以更好地把握科技投资的趋势和挑战。
在投资过程中,如何看待未来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与会嘉宾围绕这一话题分享了各自观点。
曾玉梅表示,湖北省科投集团为科技投资而生,天然关注硬科技项目。这并不意味着集团不涉及传统产业,只是切入方式不同。当某些传统企业遇到瓶颈或困难时,集团会跟踪一些并购项目。
“在传统和未来产业方面,扬州践行的是未来产业代表投资趋势,传统产业是压舱石,我们一直在探讨如何推动其转型升级,通过基金和市场化资源赋能。”郭慧君表示,传统产业需要基金与市级层面良好联动。例如市级主导基金应积极配合进一步募资,为资方解决募资难题。
毛丞宇表示,云启资本定位是做科技早期投资,关注前沿科技领域。“个人也关注传统消费领域,我认为当前的情绪消费在中国拥有庞大市场,存在很多结构性机会。我们希望有专业性基金在消费领域深耕发展,并投资优质基金。”
袁锋表示,芯联资本将约三分之一的基金规模投入未来产业。他认为产业资本不能仅关注供应链,还应为企业寻找下一个增长曲线。在下一个增长曲线中,产业资本能否提前布局,是一个关键问题。
“传统产业与未来产业并非对立。未来科技的许多成果最终都要融入传统产业链中。”孙健举例表示,新能源改变了整个汽车零部件的传统观念,自动驾驶是改变物流产业的基础。因此,未来科技能否真正融入具体传统产业,催生新的创业机会或成长期项目,是一个重要的投资逻辑。
“我们观察到更多交叉性机会并不限于消费电子领域。目前,具身智能最前沿的应用包括叠衣服等家务操作。我们正探讨如何通过未来产业解决传统问题,我认为中间交叉的方向值得大家投入更多精力。”孙健说。
责编:陈玉尧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