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招生女生占比63%?大学里为何 “阴盛阳衰”
创始人
2025-10-15 12:03:01
0

不少学生刚上大学会有个直观感受:“怎么身边女生比男生多这么多?” 尤其是文科专业,有时候一个班几十人里,男生可能就那么三五个。

最近教育部 2022 年的数据更让这个话题热了起来 —— 当年普通本科招生 467.9 万人,女生占 63%,男生仅占 37%,差不多每 2 个女生拿到录取通知书,才对应 1 个男生。

这是不是意味着大学里真的 “阴盛阳衰” 了?

其实光看招生数据还不够,得把 “招生”“在校生”“地区差异” 这些维度拆开来聊,才能搞明白背后的真相。

一、先澄清个误区:招生女生占 63%,但在校生其实 “没那么失衡”

很多人看到 “本科招生女生占 63%” 就觉得 “男生上大学的机会少了”,但其实这个数据只反映了 “录取时” 的情况,没算上 “在读过程中的变量”。

比如专升本 —— 很多男生在专科阶段表现不错,通过专升本进入本科,这部分没被算进 “普通本科招生” 数据里;还有学制差异,像医学、建筑学这些专业是 5 年制,而很多文科专业是 4 年制,在校生里会有更多 5 年制的男生,拉平整体比例。

看 2022 年的普通本科在校生数据就清楚了:总人数 1966 万人,女生 1040 万人,占比 52.9%,男生接近 47%,其实是相对平衡的。

而且从 2013 年到 2022 年,在校生女生占比一直在 51%-54% 之间波动,2018 年达到最高的 53.99% 后,还逐年回落了一点,根本算不上 “压倒性优势”。

再往更高学历看,硕士在校生女生占比 52.89%,博士在校生女生占比反而降到了 41.91%—— 也就是说,越往高学历走,男生占比还会回升。

国家统计局也提到,2022 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生刚好占 50%,男女比例基本均衡。

所以单拿 “招生时的 63%” 说 “阴盛阳衰”,其实有点以偏概全,忽略了整个高等教育阶段的动态平衡。

二、为啥招生阶段女生占比高?不是男生不行,是女生 “更会抓升学机会”

既然在校生比例平衡,那为啥本科招生时女生能占到 63%?核心原因不是 “男生不想上大学”,而是女生在 “升学竞争的关键环节” 里,更能适应当前的教育选拔逻辑。

首先是 “发育节奏差”。

中小学阶段,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普遍比男生早 2-3 年 —— 比如小学时女生更坐得住,能认真完成作业;初中时女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强,而这正是当前考试的重点(比如语文阅读理解、英语写作)。

如果男生没有额外的引导,很容易在这个阶段 “暂时落后”,中考、高考时分数就可能不如女生,自然在本科招生中占比偏低。

其次是 “升学动机差”。

在很多地区,尤其是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的地方,女生更把 “上大学” 当成 “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

比如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的 “重男轻女” 观念淡了,家庭更支持女生上学,女生也更清楚 “只有靠学历,才能突破环境限制”;还有些贫困地区,女生会更努力备考,像一些女子高中培养的学生,大多能考上本科。

而部分男生可能会觉得 “就算不上本科,也能靠技能找工作”,对升学的积极性没那么高,分流到了高职或直接就业。

还有 “评价体系的影响”。

当前的升学考试,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都侧重 “标准化答案”“细致认真”—— 比如数学计算题要步骤完整,文科答题要踩点准确,这些都是女生更擅长的;而男生可能更擅长 “发散思维”“动手实践”,但这些能力在升学考试中很难体现出来,自然在分数竞争中不占优势。

三、地区差异很关键:有些地方 “女生占比高”,有些地方 “基本平衡”

“本科招生女生占 63%” 是全国平均数据,具体到不同地区,差异其实很大,不能一概而论。

像云南、广西、内蒙古这些省份,本科招生女生占比确实高 —— 云南招 12 万本科生,女生 10 万、男生 2 万;广西招 14 万,女生 10 万、男生 4 万。

为啥会这样?

一方面是这些地区的女生更重视教育,比如云南很多少数民族家庭不重男轻女,女生有更多上学机会;另一方面是当地高职、中职发展不错,很多男生会选择 “学技能、早就业”,比如去学汽修、机电,没必要挤本科的 “独木桥”。

而北京、上海这些发达城市,本科招生的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差不多各占 50%。

因为这些地方的教育资源更均衡,男生能得到更多个性化引导(比如学校有科创社团、实践课程),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且家庭对男生的升学期待也高,不会觉得 “男生不用上本科”,自然男生的本科录取率能跟女生持平。

还有河南、山东这些高考大省,本科招生女生占比也低于 50%,但男生占比也没高多少,整体接近平衡。

这些地方竞争激烈,不管男生女生,都得拼尽全力考本科,性别差异带来的影响被 “激烈的竞争” 稀释了,更多是看个人努力。

四、别再说 “男孩危机”:这是女性受教育权利的 “正常回归”

很多人看到女生招生占比高,就喊 “男孩危机”,其实这是个误区。

要知道,几十年前,女性的受教育机会远不如男性,很多女生就算成绩好,也可能因为 “重男轻女” 观念被迫辍学。

现在女生的本科招生占比高,本质上是 “女性受教育权利得到了保障”,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从出生人口来看,2003-2004 年(2022 年本科生的出生年份)的出生性别比是 120:100,男生比女生多不少。但女生能在升学中 “突围”,靠的是自己的努力 —— 从小学到高中,女生更认真、更自律,克服了 “出生人数少” 的劣势,最终拿到更多本科录取名额。这不是 “男生不行”,而是女生 “终于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潜力”。

而且随着教育评价体系越来越多元,比如现在很多高校的强基计划、综合评价,会看重学生的科创能力、实践经历,这些领域男生更有优势,未来男生的本科录取占比可能会逐渐回升。

教育的终极意义,从来不是 “哪个性别占比更高”,而是让每个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能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靠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

总结下来,本科招生女生占比 63%,只是 “特定阶段、特定统计口径” 下的数字,不能说明大学里 “阴盛阳衰”。

从在校生数据看,男女比例基本平衡;从地区差异看,很多地方男女录取率持平;从本质看,这是女性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的结果,不是 “男孩危机”。

对家长和考生来说,不用纠结 “男生女生谁更易上本科”,更该关注 “孩子的兴趣和优势”—— 如果孩子擅长阅读、表达,不管是男是女,都能在当前的升学体系中占优势;如果孩子擅长动手、科创,也能通过强基计划、高职技能大赛等途径,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毕竟,大学不是 “比性别占比” 的地方,而是 “比谁能找到自己价值” 的地方。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只要努力、选对方向,都能在大学里发光发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爱优腾芒为何总“招骂”? 图片为豆包AI生成 从权益缩水,到“封号”会员 撰文/ 黎炫岐 编辑/ 李 季 排版/ Annale...
日本立宪民主党代表野田佳彦:如... 日本立宪民主党代表野田佳彦:如果反对党团结起来,就有机会掌权。三方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并非为零。
央行连续第11个月增持,黄金为... (本文作者赵军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副教授) 如果说过去十年中国资产配置的焦点主要集中...
原创 4... 当大家都在关注国际局势和军事热点的时候,粮食安全其实也是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内蒙古2024年的粮食产...
大学英语四六级刷分为何会受限 来源:北京日报 2025年下半年北京地区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近日结束。报名期间,多所高校相继...
“百味体验官”盛赞!容声这台方... 10月14日,容声冰箱举办“开新世界杯 主动净味 领鲜11.11——容声冰箱100种净味”发布会。本...
【路路通】游贩占道、垃圾堵路,... 近日,贵阳市观山湖区中铁逸都小区的多位家长向“天眼问政”栏目反映,小区中心广场通往学校的通道长期被流...
篮协对吉伦沃特处罚遭质疑:禁3... 北京时间10月13日,中国篮协发布了对上赛季广东男篮外援吉伦沃特的禁药处罚。结果是他被禁赛三个月,广...
如果不上网,到死都不会知道的行...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好奇博士 原标题:如果不上网,到死都不会知道的行业内幕!(2.0版) ...
关注春秋假:为何推行?如何落地... 近日,浙江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引发热议。有人期待带娃错峰出游,也有人发愁“娃放假、我上班”的看护...
如果不干制造了,可以做这12个... 制造原理 如果不干制造了,可以做这12个行业 1、承包干鱼塘,5年没赚一毛 2、做个主播,半年毫...
本科招生女生占比63%?大学里... 不少学生刚上大学会有个直观感受:“怎么身边女生比男生多这么多?” 尤其是文科专业,有时候一个班几十人...
为何恐惧或感动时会起鸡皮疙瘩? 这种原始反射至今仍会在寒意、战栗与诡谲愉悦中闪现。 鸡皮疙瘩频发的季节到了。当夜幕渐早降临,气温持...
原创 中... 中国最近发布了一项重要声明,公开澄清并为巴基斯坦辩护! 近期,关于巴基斯坦的一些不实言论开始广泛传...
库克王宁同框,同为供应链大师,... 文 | 财经无忌 山核桃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和苹果CEO库克“意外”见了一面。 串联起消费电子圈和...
原创 托... 托马斯·图切尔庆祝英格兰队进球。 托马斯·图切尔透露了为什么他认为英格兰队有一种“俱乐部感觉”,同时...
突破4100美元/盎司 国际金... 今年以来,贵金属的涨势主导了大宗商品市场,今年3月,金价突破了每盎司3000美元的关口,本月初突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