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对中国船舶正式开征歧视性港口费时,他们没料到中国的反击会如此迅速且强烈,商务部制裁令直刺美国造船业命脉。这场贸易战,为何会牵扯出一家韩国企业的5家美国子公司?中国这一记重拳,究竟打中了谁的七寸?
观察者网消息称,美国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的301调查措施刚在午夜时分生效,中方就直接连出3招,让美国缓不过来气。
其一,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从每净吨400元起步,2028年升至每净吨1120元。
其二,中国交通部发布公告,宣布启动对美国301调查影响我国航运业、造船业及相关产业链的全面评估,调查是否有个别企业和个人在背地里帮助美国危害我国供应链安全。
说白了,就是“查内鬼”。
其三,也是我们这篇文章要重点提及的:商务部发布公告,对韩华海洋株式会社5家美国相关子公司采取反制措施,明确禁止中国境内组织和个人与其开展交易合作。此外,中方还敦促美方和相关企业停止损害中方利益,纠正错误做法。
从制裁细节看,中方援引《反外国制裁法》,指控这五家公司“协助美国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业进行301调查”。
被点名的韩华海洋株式会社,前身正是韩国造船巨头大宇造船。很多人可能要疑惑了:为什么反制美国,要制裁韩企呢?
因为这家在2023年完成更名的企业,近年来通过收购美国费城船厂等举措,已经深度嵌入美国造船体系。
它不仅计划成为美国首个具备液化天然气船制造能力的企业,更承接了美国海军军需支持舰等军工订单,俨然成为美国重振造船业的“白手套”。
以其中一家韩企为例,其在2024年底斥资1亿美元收购费城造船厂,成为首家在美设厂的韩国造船企业,随后接连拿下美国政府订单,并宣布十年内将年产能提升至10艘。
这些动作被视为配合美国围堵中国造船业的关键落子。
中国选择此时对韩华海洋在美子公司出手,背后有着精准的战略考量。
当前美国本土造船成本已是韩国的三倍以上,自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大型商船制造能力就在中日韩竞争下严重萎缩。
如今美国海军舰艇的维护、修理和大修业务,已相当程度依赖韩华海洋旗下的费城船厂。这家韩国企业实际上承担着支撑美国海军舰艇建造与维护体系的重要角色。
当然,这场博弈的深层逻辑远不止于商业竞争。
当美国海军舰艇频繁出现在中国周边海域时,为其提供建造维护支持的韩华海洋子公司,实质上已成为美国对华战略布局中的一环。
商务部在通告中直指其“协助、支持美国政府相关调查活动,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一定性将商业行为上升至国家安全层面,揭露了美韩的非法企图。
有趣的是,这家助力美国海军“再次伟大”的企业,其生存命脉却牢牢系于中国供应链。
数据显示,韩国造船业约20%的船用钢板依赖中国供应,中国钢材价格比韩国本土产品低10%-20%。去年韩国进口的中国钢铁产品达104亿美元,其中70%流向了造船业。在高端材料领域,韩国约70%的船舶永磁电机所需稀土更完全依赖中国。
商务部的制裁令直接切断了这些子公司与中国供应链的连接,相当于给正欲重振的美国造船业一记闷棍。
当然了,中国这次对韩国还是手下留情了,刻意控制了范围。若真要施压韩国,大可直接针对该韩企本土总部或其在中国烟台的合资船厂——后者每年从中国采购上亿元船用零部件,牵连众多本土供应商。
但此次制裁仅锁定五家美国子公司,未触及韩国本土业务。此番“精准打击”更像是一次警告。
中方这种“杀鸡儆猴”的策略,实则瞄准了两类对象。
其一自然是美国。
中方选择在美国造船业最薄弱的环节精准发力。
一方面通过交通运输部的调查为后续反制储备法律依据,另一方面则通过制裁关键企业的美国子公司,既避免全面冲击中韩经贸关系,又让美国切身感受到产业链受制的痛感。
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彰显了中国在贸易博弈中日益成熟的手段。
其二,敲打与中国产业链深度绑定的第三方企业,向那些试图“一边赚中国钱、一边帮美国办事”的企业发出明确信号:选边站队的代价,远比想象中高昂。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10月10日就已提前预警,明确指出美国征收港口费是“典型单边主义行为,具有明显歧视性色彩”。
这种“勿谓言之不预”的警示,遵循了国际贸易争端解决的惯例,也为后续反制留下了道义制高点。但美方似乎并没有看明白现状,那就别怪中国不客气。
中国此次对韩华海洋美国子公司的制裁,开创了通过第三方制裁间接反制美国的新模式。
这种策略既避免了中美直接对抗升级,又让美国意识到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
未来局势发展可能呈现三重走向:
其一,美国或加速推动“去中国化”供应链,但成本压力将迫使部分企业暗中维持与中国合作,中国手中也仍然有很多反制的筹码。
其二,韩华海洋等跨国企业将面临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压力,全球产业链布局可能加速重构;
其三,美国重振造船业的计划将因供应链成本上升而雪上加霜,其海军扩张战略也可能受到牵连。
当前中美贸易博弈已进入深水区,双方都在寻找既能施加压力又避免全面冲突的精准打击方式。
随着中方相关部门调查的深入,更多协助美国单边制裁的企业可能浮出水面。中国正在构建一套完整的反制体系,将贸易防御的触角延伸至产业链的每个环节。
在这场围绕航运与造船的贸易博弈中,中国再次展现了强大的反击决心,那些试图以损害中国利益换取政治筹码的企业,终将发现:所谓的“投名状”,只会成为砸向自己双脚的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