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在前海体验乘坐自动驾驶出租车。人民网 王星摄
在中国生活时,我对深圳的最初印象就是“未来之城”,但当时还没有机会真正去过那里。第一次听到深圳这个名字,是从一些大学生口中。
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谈论他们的职业规划和毕业后的打算时,有人说,为了实现梦想,他们心中的“理想之城”就是深圳。
有趣的是,这些学生中有人学的是商业,有人学的是计算机,还有人学的是环境工程。这些人的专业截然不同,却有同一个目的地——深圳。
此后,我经常在新闻里看到关于深圳的报道,而其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有未来之城,那就是深圳。”深圳这座“全球科技枢纽”依靠先进技术及高科技产业,不仅吸引了世界500强企业的关注,也让它被誉为“中国的硅谷”。
深圳是中国最具创新力和竞争优势的城市之一,其2024年GDP达到3.68万亿元。这里是新一代初创企业和创业者的天堂,包括华为、腾讯在内的2.5万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扎根于此。
深圳的科技创新及其应用,并不仅仅局限在几家大型科技公司或高楼大厦里。从无人驾驶汽车到街头清扫的机器人,从远程医疗设备到废物再生的环保项目,深圳在各个领域高举着先进的旗帜。这不是道听途说,而是我亲眼见到、亲身感受到的。
深圳不仅是“未来之城”,也是中国最年轻的现代化城市之一,其人口的平均年龄仅为32.5岁。
然而,过去的深圳只是一个人口30余万的海滨小城。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深圳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
如今,深圳充分利用改革开放政策和自身的地理优势,向国内外人才敞开怀抱,从此踏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2024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增长至1798.95万人。
在这里,我看到高楼大厦里年轻人正在为实现梦想而不断努力。
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我见到空气净化器被设计成孩子们喜欢的小玩具形式,还看到年轻团队研发出的能搬运货物的人形机器人。这些二三十岁的青年通过不断实验来完善机器人的功能,开辟一片全新的科技天地。
在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我看到3D技术与艺术结合。在深圳科学技术馆,我看到一群小学生在体验未来科技。这些孩子们在“未来博士实验秀”一起学习使用先进医疗设备,一起研究植物的特性,能自信地操作着那些我们成年人都搞不明白的设备。
那些在科技实践中积累认知的孩子们,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到环保与发展要和谐共处的年轻人们,实在令人惊叹。
我在想,深圳的确是座未来之城——不仅因为这里高科技云集,更因为这座城市的今天和明天,都寄托在这些年轻人身上。
而深圳正在大力支持着这些年轻人。正因如此,深圳当之无愧为“未来之城”。
这座城市,不仅汇聚了守护自然、珍视生态的居民,更孕育了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这里的人们乐于迎接新思想、新朋友,共同探索无限可能。
在这片土地上,新一代青年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书写属于他们的创新、创造与科技新篇章,为未来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到深圳,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那些大学生们虽然志向各异,却有着同一个梦想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