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天干物燥
极易产生静电
虽然静电的能量不大
但却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静电防范不容忽视
为什么秋天容易产生静电?
两个物体摩擦或接触时,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其带有不同电荷。当带电物体彼此分离时,由于电荷不易通过空气转移,从而导致物体表面保持电荷差异,即形成静电。
为什么秋天容易产生静电?
空气干燥
秋季空气湿度显著降低,干燥的环境使电荷难以通过空气中的水汽传导和散逸。人体活动时,衣物与皮肤、衣物与衣物之间的摩擦会产生电荷转移,但由于空气干燥,这些电荷无法及时被水汽带走,从而在物体表面或人体表面积聚,形成静电。
衣物材质
秋冬季节人们常穿着化纤材质的衣物(如聚酯纤维、尼龙等),这类材质的衣物在摩擦时更容易产生静电。相比之下,天然纤维(如棉、羊毛)产生的静电较少。
人体皮肤干燥
秋季皮肤水分流失较快,变得干燥,皮肤表面的电阻增大。这使得人体产生的电荷更难通过皮肤传导至地面或其他物体,导致电荷在身体表面积聚,增加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静电的危害
生活中的静电除了出其不意地“电”你一下,在危险场所或环境中,静电可能引发严重事故。
爆炸和火灾
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如加油站、化工厂等场所,静电放电可能成为引发火灾或爆炸的点火源。静电产生的火花可能会点燃空气中的可燃气体或粉尘,造成严重的火灾和爆炸事故。
加气站内一厢式货车发生液体泄漏,遇静电发生轰燃。
司机穿化纤衣物加油,产生静电致使身上着火。
员工从珍珠棉上跳下来,脚下产生静电引发火灾。
对人体的危害
静电电击只发生在瞬间,通过人体的电流为瞬时冲击电流,其危害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直接伤害、二次伤害、精神紧张。人体遭受电击时,会精神紧张,发生误操作、高空坠落、摔伤或触碰机械造成伤害等后果。
静电生产环境等的危害
静电可以使生产中的粉体沉积,堵塞管道、筛孔等,造成输送不畅引起系统憋压,超压能导致设备破裂。贮运塑料等产品过程中,静电放电会导致产品熔融、粘结、变色甚至分解变质、报废等。静电放电能量可能导致计算机、生产控制仪表、安全控制系统中的硅元件损坏,引起误操作而酿成事故。
如何预防静电
保持室内环境湿度
据测试,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75%时,一般不会产生静电。如果空气相对湿度低于40%~50%时,则静电不易逸散,就能形成高电位,室内可采取洒水、喷水雾等方法,勤拖地、勤洒些水,或用加湿器加湿提高空气中的相对湿度。
电源管控应接地线
家中或单位的电源要接有地线,电源接地能消除导电体上的静电,减少静电带来的伤害。在未接地线的情况下,消除电器上的静电,可以找一根可导电的金属线,然后将线一头接到机箱上,再将另一头接地即可。
穿纯棉衣物防静电
纯棉布衣服吸湿性好、导电性强,故积聚的静电就少,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等织物,绝大多数吸湿性和导电性能差,因而带静电多。其中化学合成纤维织物,如腈纶膨体织物的静电压高达2500伏。尽量身着纯棉材料的衣物,尽可能远离电视机、电冰箱等电器。
除了“防”静电,还要会“放”静电,
三个小妙招,再助您远离静电。
摸墙法
当身体可能携带静电时,可以先摸一下墙壁,静电电荷就会通过身体和墙壁之间的接触点放电,从而中和掉人体上的静电。
随身携带金属物品
随身携带一把钥匙或者其他金属,在触摸门把手、水龙头等容易产生静电的物体之前,先用钥匙接触这些物体。这样,金属物品就会先放电,从而减少人体受到的静电刺激。
随身携带电池
随身携带一节电池(废旧干电池),电池的正极(凸出的“+”一头)在衣服上或在经常产生静电的部位摩擦几下,能轻松去掉静电。注意,此方法不适用于易燃易爆场所。
上一篇:史沫特莱的中文名如何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