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前段时间某车企提出的研发人员“两班倒”问题,质疑声四起天。
工程师们全体“破防”,表示 “研发靠的是脑力创新,不是流水线拼工时”, “车企这样做是将人往死里逼”。
甚至岚图汽车总裁卢放还出来发文回怼,“造车不是跑百米,是翻山越野的马拉松!”
虽然“两班倒”可能确实不太地道,但在各行各业也不算罕见,甚至车企的产线很多就是执行“两班倒”的。是车企研发更高贵一些吗?内情究竟是怎样的?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车企“真干”,研发“反弹”?
10月中旬,某家公司召开一场 “D项目”两班倒实施方案评审推进会,随后发出了一条会议备忘。上面明确提到,将该项目中的两个子项目作为“两班倒”的试点,试图探索双班工作机制,希望通过该项目形成可复制的经验。
上面也提到,D项目存在四大瓶颈:智驾开发软硬件匹配难度大、性能开发平台方案未完全锁定、数据发布与实物转化周期长以及样车交付滞后影响验证进度。倒是非常实际,都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开发的痛点。
因此,该公司决定在该项目的CEA仿真、路试、碰撞、数据校准等环节将推行两班倒制度。目标是压缩P1-P3阶段的数据发布与校准周期,造型与工程并行作业以减少等待时间,此外还要评估采用LabCAR等开发工具测试对智驾开发进度的贡献。备忘末尾,要求项目负责人制定12个月的整体推进计划,必要时进行资源申请。
很明显,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传言,而是有公司实打实打算这样做,而且已经有相当的可执行性。上面提到的造型与工程并行,采用LabCAR开发工具,仿真、测试、碰撞、校准两班倒进行,其实并不是没有道理。
但到了工程师层面,却遭遇了极强的反弹。先不说让这封备忘录“流出”的人大概率就是研发人员,事情传出后,几乎所有的工程师都表示反对。很多人甚至在四处“打听”,到底是哪家公司在干这种“天怒人怨”的事,自己后续好“避雷”。
卢放的发言就很有代表性,他虽然是公司老总,却属于典型的技术出身,同济大学车辆工程的本科,又在吉林大学读了硕士和博士。在成为高管之前,卢放曾经当过产品部设计师、主管、科长,还曾经兼任过岚图的首席技术总监(CTO)。这样一个人,自然对研发的特质更加了解。
(2)研发的特点,停不下来?
也许有人要说了,工人都能“两班倒”,工程师为什么就不能呢?难道工程师就比工人更高贵吗?其实还真不是这样。以现如今汽车行业的内卷程度,工程师的加班并不少。
但研发真正不能实行两班倒的原因,还是在于这个工作属于“停不下来”的。工人的两班倒一般是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或者晚上八点到早上八点。时间都很长,优点是下班就意味着工作的终结,但研发可不是这样的。
汽车研发的行业属性特点是“高门槛+强合规”,容错率极低。因为直接关系到企业合规成本和用户生命安全,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一款车的开发,不仅要满足国家强制的碰撞、排放、安全等法规,任何一个参数不达标都会导致整个项目停滞。同时法规之外的问题,也需要一并考虑、优化。
汽车研发还有极快的技术迭代速度,尤其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三电、车机系统、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技术更新都是以月为单位,研发人员必须持续学习,否则就会落后。
此外,汽车行业的测试也是极为严苛的。一辆车从研发到量产,要历经成千上万次的实验室测
试、路测。这可不是简单的“放养”,研发人员需要跟进每一次测试结果,反复优化方案。
尤其在当前深度内卷的环境下,资深研发人员往往都是同时跟进2~3个项目。一款车研发完成,可不意味着工作的终结,后续的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依然如影随形。因此很多公司看似“正点下班”,但实际上下班了,事情该跟进还是要跟进,项目的卡点该梳理还是要梳理。
如果执行“两班倒”,可不只是延长工作时间这么简单,严重点说,可能会要很多人的“命”。
(3)离职率超25%,可怕的职场黑洞?
曾几何时,汽车研发工程师这份工作确实是令人羡慕的。汽车作为高端制造业的代表,工程师参与从0到1打造出行工具的过程,产品直接影响千万用户的生活,这种 “造实物、见成果” 的职业属性,带来了强烈的成就感和社会认同。
但时间推进到现在,答案却已经大不一样。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汽车行业核心研发岗位流动率超过25%。这个数据虽然大,倒也没到夸张的地步。作为比较,纺织、电子组装等传统制造业离职率接近40%,餐饮服务业、零售行业的离职率也非常高。
那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呢?其实在于稳定性。汽车工程师这个职业是非常需要稳定性的,它不像流水线打工或者电商直播,其核心竞争力在于 “技术深度”和 “项目经验”,两者均需要相当多的时间沉淀。只有完整跟进一个车型从研发到量产的全流程,才能理解各环节的衔接逻辑。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频繁跳槽往往只能接触项目片段,难以形成系统的技术认知,沦为 “半吊子” 工程师。那为什么依然有那么多的岗位流动呢?其实就是“顶不住”。很难想象,汽车行业离职的首要原因居然是“工作强度” ,而不是 “薪资” ,这在各行各业是非常罕见的。
尤其考虑到汽车工程师本身受教育程度比较高,这个群体的“服从性”也是相对比较强的。将这个群体逼到离职率25%,可想而知如今的强度有多大。而即将实行的“两班倒”,很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悲剧。
(4)功夫拍案
刚好最近有个朋友离职了,我与他聊到“两班倒”的问题,他笑了一下,说现状是几乎没有 “下班时间”,个人生活被严重挤压。
24小时待命白天要开各种协调会、对接需求,晚上还要回复团队的技术问题、处理突发状况(如测试车出故障),周末也要跟进进度,长期处于 “紧绷状态”。如果执行“两班倒”,可能真的要“出人命”。
不过他也表示,国内汽车技术的巨大进步,确实也是这些年拼命加班“堆出来的”,要不然怎么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就是因为太拼了。只是现如今,技术似乎已经领先,是否该慢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