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极端测试后仍不起火、不爆炸,比亚迪用实践证明,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基因早已融入企业骨髓。
东京车展上,比亚迪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的一句话引发行业共鸣:“安全是最大的豪华。”这位比亚迪的资深发言人向全球汽车界明确表态:比亚迪将继续坚持磷酸铁锂电池路线,坚决不走为追求续航数据而牺牲安全的技术路径。
在众多车企为续航里程争先恐后转向三元锂电池的背景下,比亚迪的这一表态宛如一股清流。
据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9月,磷酸铁锂电池在国内市场的装车量已达493.9GWh,同比增长42.5%,市场份额突破80%,成为动力电池的绝对主流。市场的选择已经证明了磷酸铁锂路线的正确性。
当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主要存在两种技术路线——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优势,能够为车辆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但其化学性质不够稳定,热失控风险较高。
磷酸铁锂电池则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超长的循环寿命,但其能量密度相对较低,低温性能也存在不足。从材料特性来看,磷酸铁锂电池的热稳定性可达500℃以上,远高于三元材料的200℃左右。三元锂电池因含有镍、钴等活性较强的金属,在高温下更容易发生分解反应,引发热失控。
这种材料本质的差异,直接决定了两者在安全表现上的不同。武汉大学教授艾新平指出:“从材料本质安全来看,磷酸铁锂的热稳定性好于三元锂,三元锂电池因活性更强,在热失控风险防控上难度偏高。” 但他也强调,三元锂在能量密度方面优势突出,当前量产的三元锂电池体积能量密度可达600瓦时/升以上,而磷酸铁锂尚不足450瓦时/升。
比亚迪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坚守并非偶然。比亚迪董事会秘书李黔在专访中表示:“比亚迪战略的制定均以技术为导向。只有对技术有深刻理解,才能看得更远,看得更深。”这一战略远见源自比亚迪对汽车本质的深刻理解——安全是一切豪华与科技的前提。
早在2002年,比亚迪就选定了磷酸铁锂技术路线。即使在2015年后三元锂电池凭借政策东风席卷全国之时,比亚迪也从未放弃对磷酸铁锂电池的研发。比亚迪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在东京车展沟通会上强调:“安全是最基本的,安全是最大的豪华,安全是产品最核心的设定目标。”他用中国公交电动化15年的实践为例证:全国众多城市的电动大巴均采用磷酸铁锂电池,至今未发生过恶性燃烧事故。
在比亚迪看来,电动大巴单次载客五六十人,安全至关重要;私家车即便载客数少,安全同样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除了安全考量,资源战略也是比亚迪坚持磷酸铁锂路线的重要原因。三元锂电池高度依赖镍和钴两种贵金属,而我国这两种资源极度匮乏,进口依赖度高达90%以上。相比之下,磷酸铁锂电池的原材料更容易获得,价格也更为稳定。2020年,比亚迪基于磷酸铁锂技术推出刀片电池,解决了传统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的短板。
刀片电池的黑科技体现在CTP技术上,即电芯直接集成到电池包,省去了“模组”环节。这就好比剥柚子时,传统电池包需要先剥表皮,再剥掉包裹果肉的白皮;而刀片电池则像是转基因柚子,剥开外皮就能直接看到果肉。这种设计不仅优化了空间利用率,同时减轻了电池包总重量,使体积能量密度提升高达50%,续航里程几乎可以比肩三元锂电池。
在安全性能上,刀片电池表现更为出色。比亚迪独创的七维四层电池安全体系,从单体、模组、电池包到系统四个层级,覆盖可靠连接、高压防护、碰撞、过充、短路和热失控七个维度,全方位保护电池安全。
刀片电池通过了严苛的针刺穿透测试——在钢针刺穿电芯引发内部短路的极端情况下,电池无明火、无烟、无爆炸。在碾压测试中,刀片电池经过50吨满载重卡碾压后,电池包完好,无漏液、无变形、无冒烟现象,装车后依旧可以正常使用。
比亚迪对磷酸铁锂的坚守,本质上是一种安全理念的坚持。李云飞向行业发出呼吁:“行业发展需要所有参与者‘做加法’,而非以牺牲安全为代价换取短期数据优势。”在比亚迪看来,安全不是一个可以妥协的选项,而是必须坚守的底线。正如李云飞所言,“消费者或许不会关注车辆搭载的是磷酸铁锂还是三元锂电池,但每一次非磷酸铁锂引发的电动车恶性燃烧事故,都会冲击整个行业的安全口碑。”
这种安全理念的背后,是比亚迪对长期主义的践行。比亚迪董事会秘书李黔在回顾比亚迪造车20年时感慨:“20年造车走的是艰辛而痛苦的路,因为汽车品牌获得社会大众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比亚迪一直在坚持做证明题,证明新能源汽车可以、自主品牌可以、比亚迪可以,最终等到了电动车的春天。”
安全口碑的建立需要长期积累。凭借磷酸铁锂电池的高安全性,比亚迪已在全球市场建立起安全可靠的形象。从2010年推动公交电动化以来,全国城市电动大巴全部采用磷酸铁锂电池,15年来未发生恶性燃烧事故,充分验证了这一技术路径的安全可靠性。
即便在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备受关注的今天,比亚迪依然认为磷酸铁锂电池路线具有持续进化空间。近期,比亚迪刀片电池和闪充刀片电池双双提前通过最新国标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全项检测,再次展现了其在安全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闪充刀片电池作为行业首款通过新国标的兆瓦级动力电池,通过了400kN挤压测试(新国标要求100kN),电池包无烟、无明火、无爆炸。同时还通过了70km/h车速、重叠量30mm的刮底测试,电池包无破裂、电解液无泄漏、无起火、无爆炸。
随着冬季电池保温技术的不断进步,磷酸铁锂电池的低温性能也在持续改善。比亚迪通过技术创新,正在逐步解决磷酸铁锂电池的固有短板,进一步夯实了这一路线的实用性。在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智能化竞争中,比亚迪也在积极布局。
有业内人士曾质疑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局限,但比亚迪用市场数据回应了这些疑问,2023年1至9月,磷酸铁锂电池在国内市场的市场份额突破80%,成为动力电池的绝对主流。
随着比亚迪等车企的持续深耕,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正在逐步提升,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电池技术的竞争本质上是安全、续航、成本、寿命的多维平衡游戏。
比亚迪凭借多年坚持,已经证明了一点,安全基础上的持续进化,才是新能源汽车走向普及的真正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