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有些中国富豪们,仗着自己家里有些底子,就开始满世界的跑,尤其是往新加坡跑的概率是最大的。
尤其还在香港动荡的时候,还在那里暗戳戳的说自己是“亚洲金融中心”,可是今时不同往日哦了,连英国媒体也发声,现在的中国富人们都开始逃离新加坡了。
中国富人为何会逃离新加坡?新加坡怎么突然不“香”了?
逃离新加坡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一篇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标题是《富裕的中国人正绕开新加坡转向迪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可让新加坡人看的直破防,表面看这只是一次简单的资本流向转移,但背后却是一场全球富人阶层重新进行的、关乎“安全感”和“确定性”的秘密投票。
长久以来,新加坡被誉为全球富豪的理想国,但现在它精心打造的、引以为傲的模式似乎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其实新加坡的成功秘诀,说白了就是极致的功利和效率,它为你提供一个摩擦力最低、税率最优的商业环境,当年中航油在陈九霖的带领下做得风生水起,新加坡的官员就主动找上门来,热情地邀请他入籍。
开出的条件更是诱人,一张公民身份,外加一个“特许石油贸易商”的许可,这玩意能把企业税率从2成直接砍到惊人的零点几,这就是新加坡,只要你能带来价值,它可以为你铺上红地毯,再加上那几乎不存在的资本利得税和遗产税,就更深得富商们的心了。
然而,新加坡这种模式的本质就是交易,而非情感,当风险降临时,新加坡首先考虑的永远是自己国家的安危,而不是在新加坡做生意富豪们,2023年那场涉案金额高达30亿新加坡元的惊天洗钱案,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新加坡的印象。
案子一出,新加坡当局的反应快得惊人,监管的闸门瞬间收紧,包括花旗银行、瑞银集团在内的九家大牌金融机构,被开出了总计2745万新元的罚单,这笔罚款不仅是惩戒,更是一种信号。
风暴迅速传导到了客户端,一夜之间,银行对东亚面孔,尤其是中国客户的审查变得严苛到令人窒息,一遍又一遍地证明你的钱从哪里来,每一笔资金都要刨根问底,移民审批的通道也开始变得拥堵和缓慢。
欢迎的是钱
富裕的中国人们,在这些繁琐和不信任的目光中,感受到的只有厌烦与沮丧,这种180度的态度转变,揭示了新加坡模式的底色,它欢迎的是钱,而不是钱背后可能带来的任何一丝“麻烦”。
陈九霖很久以前就点破了新加坡这种文化基因,说白了就是“急功近利,利益至上”,这种交易逻辑,当效率压倒一切的时候,最终也必然会压垮信任的基石,中国富人们突然意识到,自己随时可能因为不够“干净”或“安全”而被新加坡无情地赶出去。
而新加坡为了让富人们来自己国家,它就必须处在一个安全、稳定、让人有长久期待的地方,而这恰恰是新加坡结构性的硬伤,因为新加坡的国土面积不过700多平方公里,比我们国内一个中等县城还要小,水要从邻国买,沙子要靠进口,资源极度匮乏。
这种“县城体量”注定了它永远无法拥有真正的市场腹地。
但是中国就可以诞生阿里巴巴、小米这样的全球科技巨头,因为它们背后的本土市场非常大,这些公司选择上市时,也更青睐拥有同样腹地优势的香港。
而新加坡本土,多年来奋力推动电子和生物工程,却始终没能跑出几家世界级的公司,连旅游业,都被戏谑地概括为“一二三”模式,意思是一个红灯区、两个赌场、三个景点,结构过于单一。
先天不足,就只能靠后天来补,所以它的经济支柱高度依赖金融和服务业,而这些产业又高度依赖中国,他们的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就是最好的例子,2020年,淡马锡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占比高达3成,甚至超过了对新加坡本土的投资。
到了今年,即便这一比例降至2成,中国依然是它的第三大投资目的地,淡马锡高达4000多亿新加坡元的庞大净值,主要就是靠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拉动的,这意味着新加坡在经济上根本没有底气和中国说“不”。
可问题来了,它在安全上又把宝押在了美国身上,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这种在中美之间当“墙头草”的策略,在过去几十年全球化顺风顺水的时候,是左右逢源的智慧,但在大国博弈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种策略是非常危险的,随时就会反噬自己。
就连新加坡副总理都曾坦言中立是不可能的,未来必须选边站,这番话无疑给那些寻求避险的资本一个警告,因为资本的嗅觉永远是最灵敏的,它们自然会挑选回报最高、最受优待的地方。
两边摇摆
所以当新加坡变得规矩繁多、位置也开始摇摇欲坠的时候,中国富人们自然会寻找新的落脚点,迪拜就这样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过去一年,来自东亚,尤其是中国客户对迪拜的咨询量,直接翻了一倍,因为迪拜提供的恰好是新加坡现在最稀缺的确定性。
迪拜直接甩出了一张长达10年的“黄金签证”,申请门槛也清晰明了,投资200万迪拉姆的房产或金融产品即可,而且税收环境稳定,流程简单,这与新加坡政策摇摆、审批趋严的现状形成了尖锐的对比。
更重要的是迪拜的姿态更开放,它对加密货币等数字资产表现出极大的友好,这正对新一代财富阶层的胃口,所以今年迪拜的家族办公室数量激增至上千家,懂中文的金融人才和理财师,已经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
富人们的考量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营商环境,在他们眼里最重要的是安全感,他们认为香港虽然经历过风波,但它的背后是整个中国大陆,自己家的位置当然是根基稳固,而迪拜还巧妙地避开了中美博弈,立场清晰。
反观新加坡,夹在两大巨头之间,曾经的“中立”正在被侵蚀,从一个“避风港”慢慢变成了一个潜在的“风险点”,所以迪拜顺理成章地成为全球百万富翁迁入的新热点,讽刺的是,之前新加坡媒体还借疫情和贸易战嘲讽香港,现在这个样子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打脸”。
其实中国富豪的这次转向不仅仅是新加坡失去了一批客户那么简单,它也说明了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纯粹的交易便利和税收优惠,已经留不住顶级资本了,信任和可预期的安全感才是资本所需要的。
如果新加坡还想在全球资本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就必须超越那种短期的“利益至上”逻辑,重新思考在新时代的国际格局下,自己到底能为全球资本提供一种怎样超越交易便利的、更深层次的价值。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