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加套路、加树龄,如果要想让一款茶好卖,它需要贴上哪些标签?
创始人
2025-11-12 22:01:05

1、

正常情况下,一款茶要上架销售,是要给这款茶做产品介绍的。

这是生产厂家与经销商的义务。

正常的产品介绍,无非就是产区,无非就是工艺,无非就是原料,无非就是等级,无非就是生产季节,无非就是重量,无非就是价格。

把这些内容介绍清楚之后,一款茶在消费者心目中,自然就具象起来了,就立体起来了,就有轮廓了。

也就可以决定买或者不买了。

这是对于厂家,对于销售者来说,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方便的产品上架方式。

也是对于消费者而言,最真实,最有效的了解产品的方式。

说白了,把产品介绍得清楚明白,是厂家与销售者的义气。

也是消费者信赖一个品牌的,底气。

2、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有一些产品,当它介绍完产区,介绍完工艺,介绍完制作者,介绍完等级,介绍完价格,介绍完重量,以及消费者看过它的精美包装之后,仍旧不肯购买。

为什么呢?

因为它的上述信息当中,并没有吸引人购买之处。

比如,一款“福鼎白茶”,它的产区在福鼎之外的另外一个县,或者是远离福建的另外一个省份,这不但涉及到茶叶的原材料品质问题,还涉及到是否属于福鼎白茶的问题。

毕竟,福鼎白茶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三原”原则需要遵守:1、必须是原材料,不得是二次加工的材料;2、必须采自原产地福鼎行政区划以内;3、必须在福鼎原地加工,不可以运到外地去加工。

这样的一款“福鼎白茶”,消费者如果不是太粗心,应该是不会购买的。

再比如,一款“福鼎白茶”,它的产区在福鼎行政区划之内,但是,并不是主要的白茶产区,也不是十分好的白茶产区,甚至这个地方,近几年才开始开荒种白茶,茶树的树龄整体不超过十年。

这样的一款福鼎白茶,消费者如果不是太不懂白茶,应该也是不会购买的。

但是,这些茶树已经种下了,成本已经花出去了,这些茶叶也已经制作出来了,已经包装上架了,怎么办呢?

总不能平白折腾一场,颗粒无收吧。

于是,厂家和销售商,为了让自己辛苦养出来的“女儿”,可以嫁得出去,甚至可以嫁入“豪门”,想出了许多的招术。

利用中华上国文字的博大精深,给产品们,一通“包装”,一通“修饰”。

令它在文字上,脱胎换骨,成为抢手货。

3、

这种文字上的“包装”,都有哪几种套路呢?

首先,是给这款茶寻找一个好的出身。

在福鼎,太姥山是当之无愧的白茶发源地,白茶母树就生长在太姥主峰的鸿雪洞中。

于是,为了给自己那产区不太好的白茶寻找到一个优秀的出身,虽然不敢直说是太姥山出产的,却可以跟太姥山扯扯近乎,拉点关系,为自己贴一贴金。

最直接的招术就是,给自己的产品,写上“产自太姥山脉”、“产自太姥山麓”.....

消费者一向是粗心的,哪里懂得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一看有太姥山三个字,立马就动心了,根本没工夫去看底下的“山脉”两个小字。

其实要讲山脉,那就太太太太扯远了。

现成的例子是,欧洲中部的喀尔巴阡山脉(Carpathian Mountains),横跨欧洲中部,绵延了六七个国家。

如果真要以山脉来定区域,攀交情,那这六七个国家,早统一了。

要给一款没有特征的茶化妆,第二个方法,是给这款茶找个好的制茶师。

或者是给制茶师找个有名的师傅来带契。

比如,张老。

我曾经听过一个宣传视频,说的是某位制茶师,潜心研究制茶三十年,并且师承张天福张老....

看完不由大笑,众所周知,张老根本就没有做过那款茶,这瞎扯的本事,也真是炉火纯青了。

如果脸皮不够厚,第二个方法不好意思使用,那第三个方法一定是可以应付过自己的良知的。

那就是,给自己的茶,找一个好的种植方式。

这里请划重点,不是给自己的茶换一个好的种植方式,而是给自己的茶包装一个好的种植方式。

换言之,这款茶树的优秀的种植方式,是用文字形容出来的,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

比如,说自己的茶,是生态荒野茶。

其实就是普通的家养茶园,跟福鼎千千万万的家养茶园没太大的区别,无非就是比平地茶园海拔高两三百米,地理方稍微人烟稀少一点。

但是,一旦添上了生态荒野四个字,就完全不一样了。立马就可以脱胎换骨,把消费者往“荒野白茶”这个方向去引导。

这样一来,这款茶卖得比普通茶贵一些,消费者也是愿意接受的,谁让人家的生态是荒野呢?

听说荒野白茶很贵的,产量很低的。尤其这款荒野茶价格还便宜,比小陈茶事便宜了3/4,不买点尝尝都对不起今年的1111大促。

4、

最后,还有一种也是常见的给茶叶“改头换面”促进销售的方式,屡试不爽的,在各大茶类里都有使用过的,算是比较旧的招术。

那就是,加树龄。

比如云南那些动不动就百年千年的老茶树。

不知道是怎么得出来的树龄,甚至还可以精确到第个位。

比如,一片茶园,说是诸葛亮的时候种下的,有两千三百八十七年的树龄了。

能精到这样的细致的年份数字,连考古界的“风云人物”碳十四,都望洋兴叹,自愧不如。

比如武夷山的水仙,一旦市场上确认了水仙就是老的好,水仙的树龄就是越老越好,你去买茶的时候,市场上武夷水仙的树龄基数,一下子就全拉起来了。

往常说60年老丛,哼哼,现在,60年是基数。

谁家的水仙都是60年往上的树龄,没有100年,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家的是老丛水仙。

就跟当年报亩产数字一样,一家报得比一家高,没有个亩产万斤,你都不好意思出门。

还有福鼎白茶。

明明一座山头,从前只是个林场,种树的。

前十年不到,砍了一片,改种成白茶了。

然后就有人开始吹这座山,说,上面有百年老树。

这真真是无稽之谈,欺负茶树不会说话是吧?

欺负碳十四的测定误差刚刚好是百年是吧?说是一百年,连碳十四都拿它没辙,好手段。

5、

回到原点,我们喝茶,喝的是什么呢?消费者买茶喝,买的是什么呢?

抛开礼品属性,茶叶还剩下什么呢?

当然是“好喝”二字。

去掉浮夸的树龄,去掉生搬硬套来的产区,去掉攀附来的大师,去掉虚构的荒野生态,请问,这款茶还有什么,是值得人去买,去收藏,去尝试的?

如果浮云散尽,什么都没留下,那这款茶无论多么便宜,都不建议去买。

尤其是那种价格远远低于同类产品的茶,真心不建议喝下去。

如果底气十足,哪怕是茶农直销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也不会卖这么低。

你以为当下的互联网社会,还有不知道市场零售价的茶农么?

以自己的茶叶的品质,明明可以卖一千块,他偏偏只叫价三百块,还送十几件赚品,这难道不可疑吗?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天上哪来那么多的馅饼,而且还一直掉你头上?

清醒一点吧。

【后记】

今天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昨天懒婷姐姐在后台的留言。

感谢。

市场乱象诸多,纷纭复杂,村姑陈揭露之,曝光之,批判之,其实只是为了让整个行业变得更好,让市场变得更清明。

我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但,至少,不要这么浑沌吧,至少,同行们做茶的时候不要这么不认真吧。

品质才是取胜的不二法门。

欺骗,只能被风吹雨打去。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晚安 | 如果你热爱生活,生活... 晚安|第三千四百三十九夜 来自佚名 音 乐 选歌:sake 推荐理由: 听听歌,早点睡。 睡 ...
餐饮隐身冠军:为何有些从未上榜... 餐饮“隐身冠军”的启示:为何有些店从未上榜,却悄悄开了50家连锁? —— 抛开虚名,专注复利:他们才...
散户的止损为何总被打掉?破解机... 金融市场往往会呈现出由机构参与者影响而形成的重复性模式,这些机构通常被称为“聪明钱(Smart Mo...
原创 加... 1、 正常情况下,一款茶要上架销售,是要给这款茶做产品介绍的。 这是生产厂家与经销商的义务。 正常的...
原创 英... [熊猫]有些中国富豪们,仗着自己家里有些底子,就开始满世界的跑,尤其是往新加坡跑的概率是最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