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9月,周总理曾将自己的秘书赵炜召进办公室,并对她说,自己去世后,一定要把骨灰撒向祖国的大地,这样他依然可以为人民服务。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去世了。在他去世前,他交代给邓颖超三件事,其中一项就是不希望自己的侄儿来北京,这究竟是为什么?
周总理的侄儿周秉钧,出生于周总理的胞弟周恩寿家庭,他还有一个姐姐叫周秉宜。周总理的祖籍是浙江绍兴,他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代。尽管周总理没有亲生子女,但他将侄儿侄女视如己出,周秉钧便是其中之一。 周秉钧从小就和周总理家里关系密切。他长得高大,七岁时就已经比班里其他同学高,加上身材瘦弱,常常被同学叫做大鹤。这个外号让周秉钧有些不舒服,每当做操或排队时,他总是会弯腰缩背,不想让自己显得太高。渐渐地,他养成了弯腰驼背的习惯。 周总理看到侄儿的这个问题,十分担心。每当暑假周秉钧来中南海,他就会一再提醒:秉钧,背直一点。周总理的声音在中南海西花厅里响起,不停地叮嘱着周秉钧。每次周总理从后面伸手将他的小身体调整过来,告诉他:又驼背了,秉钧,再驼下去,你就长歪了,等你习惯了,再也纠正不了了。周总理的严格管教让周秉钧很是紧张,但也从内心里尊敬这个为他付出无数心血的伯伯。 虽然周总理严厉,但周秉钧也很喜欢邓颖超。每次到中南海,邓颖超总会做自己喜欢的肉丸,他总是吃得开心。而周总理对周秉钧的严格要求,也让他养成了挺直腰背的习惯,甚至在开学后,周秉钧的同学们发现他的腰背依旧笔直,显得与众不同。周秉钧的学业成绩也非常出色,周总理对此非常欣赏,认为周秉钧未来一定会有所成就。 1961年6月,周秉钧即将高中毕业,他去中南海和周总理一起吃饭时,周总理对他说了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周秉钧告诉周总理:老师说,我的成绩考清华大学不成问题。周总理沉思片刻,问道:秉钧,能不能不考大学?周秉钧感到十分惊讶,反问道:为什么?我的成绩不是很好吗?周总理解释道:现在国家面临许多自然灾害,人民生活困苦,农业发展亟需人力,而今年的征兵计划主要针对城市青年,怎么样? 周秉钧深知周总理的意思,毫不犹豫地答应去当兵。他说:伯伯让我去当兵,肯定是有道理的。我是周家后人,理应为人民贡献我的力量,我有学识,如果当兵,肯定能为人民尽心尽力。周总理听后非常高兴,说:很好,秉钧,我也在军委会上提到过,今年征兵主要是在城市。我们都是从军队出身的,能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去部队锻炼?如果有人问我没有儿子,我就说可以动员我的侄儿去参军。你没有让我失望。 周秉钧在部队服役,最终被选为一名飞行员。在服役期间,周总理和邓颖超始终关注着他。有两次,周秉钧向邓颖超请示要钱,第一次是在1974年五一节后不久。当时周秉钧因为仅剩下20元钱,便向邓颖超告别时,邓颖超坚持给他一些钱,担心他不够用。周秉钧起初不愿意接受,但在邓颖超的坚持下,最终收下了这笔钱。 第二次是1976年,周秉钧因为休假需要去杭州的空军疗养院,他再次向邓颖超请示,邓颖超又一次塞给了他一百块钱。邓颖超轻声说:拿着,机票贵,快拿着。周秉钧依然不愿意接,但邓颖超坚持说:你们飞行员消耗体力大,疗养是为了身体好,拿着吧。邓颖超坚持让周秉钧接受,周秉钧收下了这笔钱,但内心依然有些难以释怀。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去世的消息传来,周秉钧正在部队里,听到这个消息后,他顿时泪如雨下。他知道周总理身体不好,每次都被邓颖超阻止探望,但每次去看,周总理总是说没事。 在周总理去世的当天,周秉钧的妻子打电话告诉他:不要来北京。原来,周总理生前曾要求自己的葬礼简朴,不希望亲戚们来北京奔丧。周总理曾对秘书赵炜和邓颖超说,不办遗体告别仪式、不举行追悼会、不保留骨灰,并希望家人坚持岗位,不因自己去世而耽误工作。 尽管如此,周秉钧依然决定去北京,最终,他得知自己如果赶早一些,也许能见到最后一面。1976年1月9日,周秉钧和妻子赶到了北京,见到了周总理的遗体,完成了最后的告别。 在告别后,邓颖超给周秉钧一百块钱,周秉钧再度拒绝,但邓颖超坚持,周秉钧最终还是收下了这笔钱。邓颖超轻声说道:按照规定,亲戚的旅差费应该由公家报销,但我们一直坚持自己负担,不让党组织出钱。这是邓颖超第二次为周家后人提供帮助。周总理和邓颖超一生节俭、奉公守法,要求周家后人从不享受任何特权,提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为人民服务。周总理给周家后人的家规极为严格,要求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坚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与总理的关系谋取个人利益。周秉钧、周秉建等人都严格遵守这些家规,将家风传承下去,成为社会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