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自成攻入京师前提出三个条件,崇祯答应便退兵,为何崇祯不答应
创始人
2025-11-17 17:20:54

引言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对于明朝的皇帝与大臣们来说,崇祯十七年是永远无法抹去的痛苦记忆。在那一年,李自成攻入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自缢,大明朝这个辉煌了两百年的帝国,也就此走到了尽头。

01

到了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几乎摧毁了明朝在长江以北的所有军事力量。正月初三,李自成开始向京城进军。仅用了不到十五天,大顺军就顺利突破黄河,攻破了晋南的守军。接着,李自成的军队一路推进,先后攻占了河津、荣河等地。

尽管陕西巡抚蔡懋德尽心尽力,为明朝调集了不少兵力,甚至汇集了几乎所有地方的军队,但在太原一战中,这些军队面对李自成的强大气势,未战先乱,迅速溃逃。太原城也不过守了两天,就在李自成的猛烈攻势下失守。

历史记载中提到,李自成攻破太原后,发布了永昌元年的诏书。他在其中痛斥了明朝官员的腐败与百姓的压迫,并号召全国人民一同反抗。同时,还流传下了一首歌谣:“不当差,不纳粮,吃着不尽有闯王。”

李自成的宣传使得京城百姓的情绪动荡不安,很多人开始期待他的到来。面对这种局面,崇祯帝感到束手无策,甚至产生了南迁的念头。他于是召见翰林学士李明睿,与他详细讨论迁都南京的可行性。

李明睿是位深受崇祯信任的学者,他早已有了迁都的计划。他建议崇祯帝以祭孔为名,途径山东,再经过曲阜,约20天的时间便可抵达淮安。然而,虽然路线已经确定,但如何调动足够的兵力来支持这一计划却成了问题。

当时,明朝的主要兵力大多驻扎在边防抵御清军,或是镇压地方的起义军,而京城周围的驻军不足以支撑迁都计划,甚至连沿途护送的兵力都显得捉襟见肘。李明睿建议可以招募新军,但由于财政困窘,朝廷无法为新军提供足够的资金,招募工作始终无法顺利进行,最终这一迁都计划也因此被搁置。

然而,没过多久,李明睿提出的南迁建议又再次被提起。这次的转机出现在李建泰身上。李建泰来自山西,看到家乡被李自成攻占后,他向朝廷承诺捐款百万两银子用于招募新军。虽然他花费了巨额资金,招募到了不少士兵,但这些士兵多是地痞流氓,根本不听指挥。

在前往山西的路上,这支新军大部分都在途中逃跑,剩下的则纪律松散,扰民不已。沿途的州县都不敢接纳这些兵士。气愤之下,李建泰下令攻占州县,并屠杀了当地的州府官员,这一行为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

崇祯听到这些后,知道京城已经难以固守,再次下令讨论迁都问题。尽管他并不会亲自提出迁都事宜,李明睿还是代为向大臣们再次提出了这一提议。很快,朝野之间对迁都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支持和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直到二月中旬,朝廷仍未作出决断。

与此同时,李自成的大军已经逼近大同和真定。崇祯听闻后深知再也不能拖延下去,于是召集群臣商议迁都事宜。就在这时,李邦华提出了一个新方案,他建议崇祯帝先将太子派往江南整顿防线,而崇祯则继续留守京城。这一建议得到了内阁首辅陈演的支持。

然而,这个建议让崇祯陷入了两难境地,他既无法亲自南下,又无法保证京城的安全。幸运的是,光时亨及时站出来支持崇祯,他驳斥了李邦华的“太子南迁”论,坚决主张固守京师待援。此时,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光时亨的意见,从此,关于南迁的讨论就再也没有被提及。

到了三月十五日,李自成突然攻破居庸关,距离京城已经很近。没过多久,李自成派遣使者进入京城与崇祯谈判。他提出了三项条件:第一,封李自成为王;第二,分割陕西和山西两地给李自成;第三,拨付百万两军费。只要崇祯同意这三条条件,李自成就会带领大顺军平定其他叛乱,并北上抗击满清。

客观来说,李自成提出的条件对崇祯并非没有吸引力,然而,崇祯却担心因此会背负骂名,始终不愿作出决定。此时,他也希望能有大臣出面支持他的议和方案,但遗憾的是,没人敢发声。

大臣们心中都记得当年陈新甲主张与满清议和,结果满朝群臣纷纷指责,陈新甲最终被推翻。因此,无人敢为崇祯出主意,最终议和计划彻底失败。

不久之后,李自成的起义军包围了京城。在曹化淳的帮助下,李自成成功进入城门,京城沦陷。崇祯皇帝在绝望中选择了自缢,结束了他短暂而悲剧的帝王生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记者调查:线上“巨型”VS线下...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李子骄 报道 印刷着“试穿请保留 拆除不退不换”的警示语,一张A4纸大小的红色硬质...
五问今年下半年首场寒潮:为何雨... 上周末(11月15日至16日),今年下半年首场寒潮来袭,受其影响,北方多地气温大跳水,伴随大风,冬日...
当下时点为何适合使用网格策略捕... 在A股上证指数迈入4000点关键关口、市场震荡加剧的背景下,投资者普遍面临"高波动与高收益并存"的投...
原创 李... 引言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对于明朝的皇帝与大臣们来说,崇祯十七年是永远无法抹去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