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抗美援朝中的上甘岭战役,可以说是最经典的一场战役,同时也是我军打得最辛苦的一场战役。在战争开始之前,美军的指挥官范弗里特,曾经说要用六天的时间拿下上甘岭,伤亡人数只会在200人左右。然而,在战役开始之后,一切都没有按照范弗里特的剧本发展。上甘岭战役一直持续了43天,而美军付出了25000多人的代价,最后还是以战败收场。

在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国内的专家就上甘岭战役在沙盘上推演以及电脑上模拟,最后胜利的都是美军,可最后却失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于是他们开始找原因。当时美军的武器装备都是非常先进的,所以在这方面他们自然是不可能找出什么借口的。然后就从双方的兵力下手,结果发现美军之所以在上甘岭战役失败,是因为志愿军使用了“人海战术”。
美国的这些专家为了能够让美国国内的民众相信这一观点,他们就开始积极地寻找“证据”,来证明他们所说的事情并不是虚构的。在经过一番努力寻找下,在劳埃德.摩西的回忆录中,他们找到志愿军使用“人海战术”的证据了。

摩西在美7师31团担任团长一职,上甘岭战役期间,他率领部队多次和我军交手,在战争结束之后,还专门写了回忆录。在他的回忆录中曾经有这样的记载:我们的两个营在与敌人的45师135团对战了一天,他们的炮火强度和我军的不相上下,而他们所占据的地形容易防守。如果按照陆军作战教义上来看的话,我军想要进攻战胜敌人,兵力与炮火和敌人的比例应该是3:1的状态,但我军的兵力已经远远低于敌人的兵力,敌我比例至少在4:1的状态。
那个时候美军第31团的总兵力应该是3537人,以此类推的话,两个营的兵力应该有2400人左右。如果135团的兵力是敌人的四倍,那总兵力应该是9600人上下。从这一点来看的话,美国人觉得志愿军当时用了“人海战术”。

但其实15军的总人数还不到5万人,一个团的人数怎么可能达到9600人呢?当时上甘岭地区的总面积也就是在3.7平方公里,战役刚打响,在第一天的时候,美军就向我军阵地倾泻的炮弹近40万枚,而整个战争期间一共向我军阵地发射的炮弹有190万枚。
并且这190万发全部都是80毫米以上的大口径炮弹,火力最迅猛的时候,直接是每秒落下六枚炮弹,在这样凶猛的火力之下,上甘岭的山头都被削低掉了两米。那么请问在这样强大的火力之下,还有哪个部队敢使用人海战术呢?这无疑不是当炮灰吗?

从这里可以看出摩西只是为美军的惨败而找的借口而已,不过这个借口也太好笑了,有几个人能够相信呢?其实美军之所以会输掉上甘岭战役,还是因为他们“钢多气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当时美军对火力的依赖远远超越了志愿军,所以他们最不擅长的就是夜战与近战。就连曾经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韩军就尖锐地指出美军的攻坚能力在50码以内就没有了。与美军相比,志愿军虽然没有趁手的武器装备,但他们的士气高昂,敢打敢拼。

因此,在整个上甘岭战役中,我军部队中涌出了大批的特级战斗英雄,就以黄继光为代表的荣获三等功以上的人就有12347人,在15军总人数中占到了28.5%,而这却是美军都不敢想象的。因此才会说美军“钢多气少”,最终输掉了这场战斗,并且还输得特别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