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丧”文化大行其道,生活持续地情绪低落,对于聚会活动完全提不起兴趣,偶尔还会默默流泪,体重突然增加或减少,时常觉得很困但晚上睡不着觉,其实“丧”的背后,还可能是抑郁情绪在作怪,甚至会发展为抑郁症。

据了解,四分之一的中国大学生承认自己有过抑郁症状,但是不会随便给人判定为抑郁症患者,这需要专业人士长期观察才能得到确切结果。通过研究还发现,大学一年级和三年级是抑郁的高发阶段,原因也比较好理解,大一是从成长中的依赖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在探索前方道路时会迷茫、会困惑,大三要面对人生的重要选择,比如考虑读研还是找工作,学生的焦虑会更多。

社会环境的因素是抑郁的一个诱因,还有一部分人是出于人际交往压力和感情问题而抑郁。很多人刚上大学处于陌生的环境,曾经的朋友圈子渐渐淡去,而此年纪的学生已经在走向成熟的阶段,交朋友是越来越难。至于感情问题,大多数人在摸索阶段,也很容易“为情所伤”。

抑郁是一场“心理的感冒”,生病了自然需要吃药,社会要通过更多的宣传对抑郁有一定的认知,而不是简单地把这种心理表现称之为“矫情”,学生本身也要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子,心情不好时一起去聊聊天、散散步,吃点东西,都是具有驱散抑郁的效果。
上一篇:成长攻略|如何科学运动,长身高?
下一篇:邮件营销工具如何编辑文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