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年,曹操东征徐州期间,陈宫、张邈背叛曹操,引吕布入兖州。
兖州诸城,除东阿、范、鄄城三地在荀彧、程昱的力保下仍然归属曹操外,其余各城皆响应吕布。
曹操紧急赶回,兖州争夺战爆发。
吕布,算是曹操创业过程中遭遇的第一个强手。
此前,打击黑山军、青州黄巾,败袁术,破陶谦,曹军都表现出明显胜过对手的战斗力,并以少胜多,一举而胜。
然而,吕布军的战斗力,却远非袁术、陶谦可比。
所以,此战初期,曹军表现出的战斗力不及吕布军,数次遭遇险境。
然而,在经过一个冬季的调整后,曹军复振,连续取胜,并最终成功将吕布驱逐出了兖州。
此战,曹操从正、反两个方面,展现了“间接路线”的价值。
曹操在回师兖州途中,庆幸地说:吕布一旦得一州,不能据东平,切断泰山、亢父之道,反而西屯濮阳,我就知其无能为也了。

在经过短暂地准备后,曹操发起了进攻。
当时,曹操的企图是:趁吕布立足未稳,直取濮阳。
然而,曹操看起来是低估了吕布军的战斗力。
首战,吕布以骑兵突击青州兵,青州兵溃散,曹军阵势大乱。曹操逃跑过程中坠落马下,左手掌烧伤,幸有司马楼异扶他上马,才得以逃走。

其间,曹操一度与部队走散,在其回营前,诸将“皆怖”,曹操亲自慰劳军队,才使人心稍安。
此外,还有另一个事迹。(可能与上述事迹为同一件事)
曹操得濮阳大姓田氏为内应。田氏接应下,曹操进入濮阳。曹操放火烧东门,以示有进无退之意。然而,仗打起来,曹军还是大败。
曹操被吕布撞见。
吕布问:曹操何在?
曹操答:骑黄马的就是。
吕布去追骑黄马者,曹操才得以逃脱。
其实,上述两件事不是同一件事,都反映出:面对吕布军的突击,曹军陷入溃散。曹军缺乏应对并州骑兵突击的办法。
随后,战役进入到一个很蛋疼的阶段。
在死里逃生后,曹操亲力劳军,振奋士气,“令军中促为攻具,进复讨之”。
所谓“攻具”,就是攻城器械,打造攻城器械,就是准备攻城了。

然而···随后,曹操“与布相守百余日”。
所谓“相守”,就是对峙,我不大举攻你,你也不大举攻我,大家就这么耗着。
初战失利后,曹操意识到:在机动作战中,曹军很容易受到吕布骑兵的冲击,于是调整为稳扎稳打,稳步推进的方式,这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曹操能做的,也就只有如此了。
“促为攻具”,曹操是想要攻城,但是,由于在野战中没有取胜的把握,他并不敢把攻城器械拿出来攻城,只是“相守”。
“相守”,既不能“掘堑围之”,断其内外,也不能登城攻门,大举攻城···
仗打到这个份上,说明:曹操实际上已经没有在正面取胜的办法了。
最后,蝗灾来了,大家都没有粮食,“各引去”,第一阶段作战结束。
第一阶段作战,看起来是打了个平手,但实际上,曹操确实是遭遇了严重挫折。

《后汉书》就明确表示:操围吕布于濮阳,为布所破···
“为布所破”的说法或许稍微夸张了一点,但毫无疑问的是,曹操确实吃了不小的亏。
当然,对此时的曹操来说,计较前一阶段的胜负并不紧要,更严重的局势已经到来。
1、兵少地小。
奋战百日,曹操基本上没有收复什么失地,地盘仍然只有鄄城、东阿、范县三地。
而曹操的兵力,也大为缩减。
程昱鼓励曹操时曾说:“能战之士,不下万人”。
打鸡血的时候说“不下万人”,其实也就是最多万把人出头了。
就地盘、兵力而言,此时的曹操,恐怕连陈留张邈也比不上了。
2、缺粮。
当时,谷1斛50余万钱,人吃人。
可以说,这是曹操创业生涯中,最危险的时候。
就连曹操本人也出现动摇,想要归附袁绍,幸有程昱劝阻。
然而,接下来的将近4个月,曹操通过一系列手段,使自己不但恢复元气,而且使形势逐渐逆转。
此时,曹操困难,吕布也很困难,由于缺粮,战斗力下滑都很严重。
谁先渡过粮食难关,谁就能先恢复战斗力,谁就能在下一阶段的武装冲突中占据先机。
当时,曹操的治所、家眷都在鄄城,因此,九月,曹操先退到鄄城。
但是,十月,曹操移到了东阿。
当时,曹操尚未大举推行屯田制,但是,在收降青州黄巾后,在东阿一带小规模进行了屯田。
曹操移到屯田所在的东阿就食,避免了沿途输送的消耗,尽一切可能压缩开支。

同时,曹操遣散新募的军队、官吏,精兵简政,进一步压缩开支。
据说,程昱为了解决军粮问题,还曾“颇杂以人脯”(这也被认为是后来程昱不得封公的原因)。
可以说,曹操“就食”,虽然“手段多样”,但基本上靠的是自己的经营。
相比之下,吕布则没有什么经营,主要靠“吃大户”(一般百姓恐怕已经是劫无可劫了)。
由于搞不到吃的,吕布被迫退出了东郡、济阴,退到山阳郡去就食了。
然而,即便如此,吕布“就食”也很不顺利。
在乘氏,到李家“吃大户”。乘氏李家县人李进,先以肥牛、酒、肉饼来麻痹吕布,然后突然袭击,吕布大败!
我们不知道吕布后来在山阳郡是如何“就食”的,但是,纯靠掳掠,不事经营,必然是要遭到坚决抵抗的,也是不可能真正恢复元气的。
因此,在恢复战斗力的速度上,曹操超过吕布,并逐渐将其转化为实力上的优势。

而且,对吕布来说,同样严重的后果是:由于吕布一直到山阳“就食”,与张邈和陈宫各自分离较远,使其已经难以形成合力,共同对抗曹操了,这给后来其失败埋下了地雷。
有困难的时候,找“朋友”是很关键的。
当时,曹操的“朋友”,就只有袁绍了。而吕布的“朋友”,则有张邈、陈宫、袁术。
当然,这些“朋友”,都不是无私的,要获得帮助,是要交涉,要利益交换的。
袁绍要曹操把家属迁到邺来,干脆跟自己混得了,曹操“乃止”,拒绝了。

曹操拒绝袁绍,但却通过交涉从袁绍处得到了客观的支持。
首先,袁绍直接支援了5000军给曹操。(《八家后汉书辑注》)
同时,袁绍还实际出兵,攻击了吕布。
在后来袁绍讨伐曹操的《檄州郡文》中就说:“幕府唯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圜甲,席卷赴征,金鼓响震,布众破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任”。
当然,袁绍的此次出兵,可能是曹操“利益交换”的结果。
此后,东郡归属了袁绍。
因此,袁绍此次出兵,应当是收取了本属兖州,但此时为吕布、陈宫所控制的东郡。
我们知道,吕布袭兖州后,亲自驻濮阳,陈宫驻东武阳,本是要将东郡作为中心的。
东郡既失,吕布的实力和战争潜力自然遭受了重大打击。
而另一方面,吕布则几乎没有从“朋友”处得到任何帮助。
无论是要与之“共牧兖州”的张邈,还是此时掌控九江、豫州的袁术,都似乎没有给吕布帮助。
“伐交”的胜负,使双方的总体态势发生了极大改变。
经过接近4个月的休整,曹操元气渐复,遂开始了第二阶段作战。
这一次,曹操不再直接以吕布军主力为进攻方向,而是采取了“间接路线”。

其方略是:进攻一重要地点。如果能打下就打下,打不下,就割其麦。吕布来援,则设伏用奇击之。
这一方法,使曹操牢牢掌握主动。
1、吕布不来,或来得晚,我就可以先攻城;即便城池攻不下,我也可以割其麦田,破坏其农业;吕布若来,我就“先处战地”迎之。
总之,不管是什么情况,曹操都能获利,不像濮阳之战时一样,一旦不能取胜,就徒劳无功,耗费元气。
2、在与吕布的主力作战中,曹操“先处战地”,正好可以发挥曹操善于“设伏用奇”的特点和步兵更强的适应性,掌握战场主动权。
如此,曹军与吕布军交战的战绩,发生了颠覆性改变:吕布再没有打赢过曹操了。
正月,曹操袭击了定陶。
济阴太守吴资保南城死守,曹操攻不下。于是,曹操遂下令部众一面监视吕布军动向,一面收割。
吕布军千里迢迢赶来后,正中曹军伏击,曹军大胜。
随后,曹操不非要打下定陶,主动退兵。
随即,曹操又进攻巨野的薛兰、李封。
可能这次吕布比较小心,走得慢了一点,曹操攻破薛兰、李封后,退兵。

随着形势的逐渐有利,曹操进据乘氏,切断其与豫州(时为袁术所控制)的联系。
此时,陶谦死,刘备得徐州。
曹操产生了想趁刘备立足不稳,先取徐州,再回头收拾吕布的想法。
程昱的建言,使曹操改变了主意。
程昱的建言中,“深根固本”论无疑是最为人所知的。
不过,其实,除了高屋建瓴的发展思路外,程昱还提到了击败吕布的必胜之策。
即:佯攻陈宫,使陈宫无暇向西顾及吕布。陈宫、吕布不能合势,我们就可以抓紧时间收割熟麦,减食储粮。如此,吕布就一定会被我们打败了。
显然,程昱此计划透露出的形势是:此时双方实力对比已经发生显著变化,吕布、陈宫,皆不能单独对曹操构成太大威胁,需要合势才能造成较大威胁。
这种情况下,程昱仍然不建议直接去攻击吕布、陈宫,而要通过对粮食等物资的抢夺,来进一步拉大双方的实力差距,可谓是非常“间接路线”的。
然而,程昱似乎低谷了陈宫的谋略。

陈宫看穿了曹军的企图,果断东移,到东缗与吕布会合。
吕布、陈宫合势,万余人,准备袭击曹操。
如此,决战,终于来临了。
陈宫的举动,确实是出乎曹操意料的。
因此,吕布、陈宫抵达时,曹军毫无准备,大部队出去割麦了,守兵不过千人,而且屯营也并不险固。
如果吕布趁此时发动突袭,必能重创曹军,缴获甚多。
然而,可能是被曹操埋伏打怕了,吕布仔细看了看,犹豫了:屯营西有大堤,南面树木幽深。
树木幽深,或有伏兵!
吕布不敢进击,退兵。
如此,陈宫看穿程昱之谋而获得的战略奇袭机会,因为吕布的疑虑而半途而废了。
次日,吕布又来战。
曹操将来一般兵埋伏在堤里,一般在堤外,以轻兵挑战。合战以后,伏兵杀出,猛攻吕布军侧背,步骑兵并进,大败吕布!
决战取胜后,曹军并没有大力追杀吕布军。
一来,看起来并州骑兵的主力仍然尚存(后来还能袭徐州),逼急了回头咬你一口你还不一定吃得消;二来,并州骑兵跑得快,就算真的跑,追杀也难以有很大战果。
曹军把趁胜发展的矛头,对准了定陶城。

到这个时候,曹军要打下定陶城,在能力上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
而只要定陶拿下,则叛军将被一分为二,东面的吕布、陈宫与西面的张邈将被完全割开。
而且,以四通八达的定陶为中心,分取各地,既补给便利,又调转自如。
果然,曹军拿下定陶后,分兵攻取各地,进展极为迅速。
吕布、陈宫,在兖州已存身不住,只好往徐州依刘备了。
随即,曹操转兵西移,围攻陈留张邈、张超,数月后破城,彻底平定了叛乱!
兖州之战,曹操先是采取直接攻击的手段。
然而,吕布军的战力强悍,曹军直接进攻遭遇失败,使形势变得十分不利。
其后,曹操转取”间接路线“,即不主动寻敌主力决战,而是通过经济、外交等各种手段,改变实力对比,削弱对手,并迫使敌人在我方指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决战。
由此开始,曹操赢得战役主动权,要在哪里打就在哪里打,怎么打都能赢。
最终,曹操得以顺利击败了“善战无前”的吕布军。
当您像濮阳之战中的曹操一样迷茫、困顿时,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从其他的角度解决问题,击败对手,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