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郭靖,很多武侠迷们都能娓娓道来,郭靖不仅是《射雕英雄传》的男一号、《神雕侠侣》的精神领袖,他留下来的倚天剑屠龙刀还推动了《倚天屠龙记》的关键剧情。
因此,郭靖无疑是《射雕三部曲》的灵魂人物,但这么一位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金庸为何要将他写死?是啊,郭靖的妻子黄蓉富有计谋,襄阳城破之时,黄蓉为何不带郭靖逃命?

初读《倚天屠龙记》的时候,是不是被原文里的这么一段话给惊得瞠目结舌?原文写道,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屠龙刀不知下落。郭祖师当时身在西川,待赶去想要相救父母亲人,却已为时不及。
长大后才知道,金庸的《射雕三部曲》沿用了大量的历史事件,而被杨过击毙的蒙哥以及踏平襄阳城的忽必烈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金庸借着蒙哥命丧钓鱼城以及襄阳城破作为原型,编撰了杨过用飞石击毙蒙哥以及郭靖战死襄阳城的武侠故事。

这样看来,郭靖会被金庸写死也是有迹可循的,毕竟要遵循真实的历史,郭靖武功再高,终究只是一副血肉之躯,他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历史。
不过对于黄蓉来说,她深知南宋日渐腐败,随着粮草援兵的捉襟见肘,襄阳城破只是时间问题。黄蓉显然是有这种觉悟的,金庸何不“借题发挥”,让黄蓉点了郭靖的穴位弃城而走,而是让黄蓉跟着郭靖一同赴死?
其实,早在郭靖得了《武穆遗书》之时,黄蓉就察觉到了自己未来的命运,书中是这么写的,咱们既学了《武穆遗书》中的兵法,又岂能不受岳武穆‘尽忠报国’四字之教?他教的是‘破金’,其实是‘破敌’,用以‘破蒙’,那也无妨。咱俩虽人微力薄,却也要尽心竭力,为国御侮。纵然捐躯沙场,也不枉了父母师长教养一场。’黄蓉素明他心意,叹道:“我原知难免有此一日。罢罢罢,你活我也活,你死我也死就是!”
这样看来,金庸在塑造郭靖、黄蓉这两位角色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要将他们写死之念。可别以为这是空穴来风。

首先,金庸曾说过他是一个喜欢创新的作者,一个作者不应该老是重复往日的风格。金庸此言非虚,他的15部著作风格迥异,好比《射雕三部曲》着重讲述的是保家卫国,《笑傲江湖》更注重的是“江湖”二字,而《鹿鼎记》则更像是一部历史武侠小说。
在创作主角性格的时候,金庸也是呕心沥血,尽量让笔下的主角拥有不一样的性格脾气,好比郭靖光明磊落、杨过狡黠聪慧,张无忌则是优柔寡断。
此外,杨过、张无忌、令狐冲、韦小宝等主角都是激流勇退,最后带着红颜佳人退出江湖。如果郭靖、黄蓉逃出襄阳城,继而退隐山林的话,这样的剧情走向未免就有些俗套了。
于是金庸另辟蹊径,将郭靖打造成了一个为国捐躯的悲剧英雄。有意思的是,将郭靖子女的名字合起来读,更能体会金庸的言外之意。

郭靖和黄蓉总共生了三个子女,分别是大女儿郭芙,二女儿郭襄以及小儿子郭破虏。
众所周知,金庸对人物角色取名非常考究,他从靖康之耻里创出了郭靖、杨康两个人物的名字,而郭芙的“芙”象征郭芙拥有出色的外貌,她的“芙”也能和黄蓉的“蓉”连在一起合为“芙蓉”。
郭襄的“襄”代表郭襄出生在襄阳城,她出生的那一天,襄阳城发生了诸多风波变故。
郭破虏的“破虏”二字更是意义深刻,“破”代表“战胜”,“虏”自然指的就是蒙古鞑子了。

将郭芙、郭襄、郭破虏的名字合起来读还有一个更深的意境,郭芙的“芙”和“扶”同音,和郭襄的“襄”、郭破虏的“破虏”连起来读就是“扶襄破虏”。
“扶襄破虏”不仅象征了神雕时代的战火纷飞,也暗示了郭靖的毕生使命就是“扶襄破虏”。如此一来,金庸又怎么会让黄蓉带着郭靖弃城而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