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某外卖平台试点“骑手帮扔垃圾”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据多份网传截图,在该外卖平台某群中,有人发布信息称于6月19日在北京、宿迁两地启动该服务试点,随后扩展至深圳、广州、成都等10个城市,并要求每个试点城市至少55名骑手参与。
网传截图
另外,骑手扔垃圾时需用相机记录,凭证回传站长,由骑士运营统一收口,还为骑手配备隔离手套、免洗消毒液等防护装备。并且还设计了标准化话术:“您好,我是某某全职骑手,您的外卖到了。我们可免费帮您代扔垃圾,请问是否需要?”
平台回应
对此,该外卖平台官方回应称,该服务目前处于小范围测试阶段,尚未正式上线。目的是为高楼层无电梯住户或行动不便人群提供便利,同时为骑手创造增收机会。
该外卖平台方面强调,该服务仅针对全职骑手开放,骑手完全自愿参与,每单补贴0.5元,用户可额外打赏。初衷旨在为有类似需求的用户提供额外便利,不做任何强制,参与骑手每单可获得一定金额的补贴,用户也可自发对服务进行打赏。此外,在用户有明确需求后才会触发,平台同时为骑手配备了一次性手套和消毒液,做到安心配送。后续平台将根据反馈对该服务进行评估和优化。
网友态度褒贬不一
新服务落地还需不断打磨
对于骑手代扔垃圾,有媒体评论指出,用户自愿发起需求、骑手自主参与、平台提供补贴和防护物资,形成了一套人性化的闭环。尤其是“每单补贴0.5元+用户打赏”的机制,既尊重了骑手的劳动价值,也避免了“道德式服务”的尴尬。
其实,代扔垃圾相关需求长期存在,甚至是高楼层独居老人、术后康复者等群体的真实困境。早在2017年,就有媒体报道骑手吐槽“经常被要求带垃圾下楼”,当时也有不少骑手乐于通过举手之劳获得打赏。而当前,外卖平台在激烈竞争下转向“拼服务”创收,用更多元的业务来填补社会服务空隙,从部分群体“痛点”着手发掘市场,这和当年外卖行业兴起的逻辑并无二致,初衷值得肯定。
然而,要想把握好这片市场,也并非易事。一方面,需要精准锁定有“代扔垃圾”需求的用户,和有相关意愿的骑手相匹配;另一方面,外卖配送与代扔垃圾一旦正式“捆绑”,卫生风险难免引人膈应。正如网友质疑:刚扔完垃圾的手,还能接着送餐吗?如何保证骑手严格执行消毒程序?平台如果不严肃对待这些担忧,就可能模糊了主营业务的核心价值,把好事办成坏事。
真正的刚需服务,应当建立在保障核心服务质量、用户与服务者双向自愿的基础上,切忌舍本逐末“为服务而服务”。要想做好“代扔垃圾”,平台有必要冷静研判试点情况,优化服务方式和管理机制,争取通过消费者“用脚投票”的考验。
总而言之,新服务落地还需不断打磨。如何确保服务标准化?怎样避免增加骑手负担?如何保障外卖的卫生安全?这些都需要平台持续优化。
(综合来源:每经网、九派新闻、第一财经、网友评论、STV新闻热线微博、闪电新闻等)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