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元帅与罗荣桓元帅的交情如何?
两人虽同为开国元帅,且红军时期都在中央红军,建国后都在中央且在军队系统,但是两人的交集并不多。这成为十大元帅中独特的个人现象。
罗帅和叶帅的交往,多在工作中而非在私交上,是属于“志同道合”关系。他们之间的交往多集中于革命事业而非私人情谊,其互动既受共同理想驱动,也因性格与职能差异形成微妙的平衡。
叶帅和罗帅为什么交集少呢?
主要革命经历、工作分工和年龄、性格上的差异。
叶剑英与罗荣桓的革命轨迹存在明显分野。叶帅出身滇军,早年参与筹建黄埔军校,擅长军事指挥与统战工作,长征中因揭露张国焘分裂行径受毛泽东器重。罗帅则是书生出身,秋收起义后扎根基层政工,是“支部建在连上”的实践者,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两人职能分工不同,导致工作上的直接合作较少。
此外,两人经历不同,年龄也相差较大,加上罗帅性格比较内向,因此,尽管两人均属毛主席的嫡系,对党忠诚的政治底色一致,但是,个人交往还是较少。
叶帅与罗帅个人交集较少。但是,1963年罗帅去世时,叶帅十分悲痛,作诗纪念罗荣桓,其中称罗帅是“人类庄严一典型”,上升到“人类”的层次,可见对罗帅的评价之高。由此也可见叶帅与罗帅的“君子之交”却并不是“淡如水”。
事实上,叶帅与罗帅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从来都是默契的。
抗战时,罗荣桓主政山东,注重贯彻毛泽东的游击战战略,注重发动群众,是毛泽东抗战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叶剑英在国统区搞统战,也是毛泽东游击战和统战路线的忠实执行者。两人虽地域相隔,但共同推动抗日上与毛泽东完全一致,心有灵犀。
在新中国,两人在很多原则问题上有共鸣,尤其是60年代初,罗荣桓反对林彪“左”的一套时,叶剑英曾公开支持其“学精神实质而非教条”的主张,体现两人对正确政治路线的坚守。
此外,罗帅个人品德高尚,一心为公,他拒特权、严家风,廉洁自律。毛主席曾称他为“最懂政治的元帅”。叶剑英也将他作为政治品格的标杆,1978年叶帅还说:
“罗荣桓同志对我军的政治工作有重大建树,是我们总政治部的一位好主任,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两人交情虽不密切,但彼此尊重,且是“革命利益高于私谊”的崇高关系,这是共产党人的风骨。因此,罗帅去世,叶帅也十分伤心。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说:
“叶帅与罗帅的交情,是革命年代志同道合者的‘君子之交’的典型。罗帅去世时,叶帅以‘人类庄严一典型‘”评价罗荣桓,既是对他个人品格的礼赞,也是对共产党人精神图谱的凝练。这种评价超越私谊,指向一种革命者的理想——叶帅敬佩罗帅的人格特质,也是对其政治品格的深刻认同。”
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经名列中国军事畅销书热卖榜第一名(如图),友情提示:该书已经出现盗版,购书请到正规渠道购买。
上一篇:QQ好友如何快速批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