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的气温一度飙至39℃。短短一天内,成都中医附院(四川省中医院)胸痛中心就接连接诊了4位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最为凶险的患者才38岁。看着监护仪上起伏的心电波形,听着家属焦急的呼唤,医生们的心也跟着揪紧。
滚烫的空气,不仅炙烤着大地,更悄然间成为了心脏健康的“高危催化剂”。今天,川川想和大家聊聊:高温之下,为何心脏如此脆弱?我们又该如何守护?
一
酷热,是如何一步步
“引爆”心梗的?
高温对人体的影响,远不止是汗流浃背那么简单。它对心脏的“攻击”是多层次、连锁式的:
1.血液“浓稠”,血栓悄然生成:
大量出汗导致身体水分快速流失,若未能及时补充,血液会变得像熬稠的粥,流动缓慢。这种状态下,血管内皮更容易受损,血小板也变得异常活跃,血栓形成的风险直线飙升。一旦血栓堵塞了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心肌细胞便在分秒间陷入缺氧坏死的险境——心梗发生了。
2. 血管“冰火两重天”,心脏不堪重负:
为了散热,体表血管会扩张,血流量增大。但同时,高温应激会刺激身体释放大量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导致心率飙升、血压波动,心脏像个被不停抽打的陀螺,负荷剧增。此时若突然进入冷气十足的空调房或冲冷水澡,血管瞬间剧烈收缩,极易诱发血管壁上本就脆弱的斑块破裂,引发灾难性的血栓。
3. 神经“高压警报”,心脏耗竭加剧:
闷热难耐,人容易心烦气躁。这会让体内儿茶酚胺类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激增。这些“压力荷尔蒙”如同持续抽打心脏的鞭子,不仅让心跳更快、血压更高,更直接大幅增加心肌的耗氧需求,甚至诱发血管痉挛。在本身供血可能就不足的情况下,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极易导致斑块破裂。
4.“隐性脱水”与危险行为,压垮心脏的稻草:
很多中老年人对“口渴”感觉迟钝,或因怕麻烦而主动减少饮水,不知不觉陷入脱水状态。高温下再进行剧烈活动、过度运动、情绪剧烈波动(如争吵、过度兴奋),这些行为都可能成为压垮已经不堪重负的心脏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
高温护心,刻不容缓!
这份“护心法宝”请收好
面对高温这个“心”敌,主动防护是关键:
· 主动饮水,小口常喝:
千万别等口渴!每天至少1500-2000ml,出汗多时,适量补充淡盐水或含钾的电解质饮料。看看尿液,保持清澈淡黄就对了。
· 智慧降温,拒绝“骤冷”:
空调温度别太低(26℃左右为宜),避免冷风直吹。大汗淋漓时,不能马上冲冷水澡! 改用温水擦拭身体更安全。
· 调整作息,避开烈日:
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尽量待在室内。必须外出时,帽子、墨镜、轻薄透气的衣物是标配。烈日下长时间行走或剧烈活动是大忌!
· 清淡饮食,充足休息:
少吃油腻、高盐食物,多来点新鲜蔬果。保证睡眠,别熬夜,让疲惫的心脏好好休息。
· 心态平和,稳住情绪:
学点放松小技巧(深呼吸、冥想都很好),遇事冷静处理,避免大喜大悲。
· 慢病管理,药不能停: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朋友们,务必按时按量吃药! 定期测血压、血糖。切记:任何药物调整必须遵医嘱!
三
识别心梗信号:生死时速,胸痛
中心是您最可靠的“生命通道”!
这是最关键的部分! 心梗救治,“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每拖延一分钟,都有更多的心肌细胞不可逆地坏死。我们胸痛中心的核心使命,就是与时间赛跑,为您打通这条救命的“绿色通道”!
请务必牢记以下心梗征兆:
· 胸痛警报:
胸前区或心前区出现持续不缓解(常超过15分钟) 的压榨感、紧缩感、沉重感或难以忍受的疼痛,感觉像有块大石头压着。疼痛可能放射到左肩、左臂内侧、背部、颈部、下巴或上腹部。
· 伴随症状:
突然冒冷汗(冷汗淋漓)、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喘不上气、极度虚弱乏力、头晕、眼前发黑或产生强烈的“濒死感”。
· 特别提醒(易被忽视!):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可能没有明显胸痛,只表现为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极度乏力、无法解释的胃部(上腹部)严重不适、甚至突然晕厥。千万要提高警惕!
当怀疑心梗发生时,每一步都关乎生死:
1. 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原地休息(坐下或躺下),保持安静!
2. 拨打120急救电话,刻不容缓!清晰地告知接线员:您的症状及所在地址,强调“胸痛”,要求送往最近的、有胸痛中心的医院!(这是关键的!胸痛中心拥有24小时待命的专业团队和快速救治流程)
3. 在120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采取必要的救治措施。
4. 解开过紧的衣领,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尽量安抚情绪,避免紧张。
5. 绝对禁止自行驾车或打车去医院!120急救车配备了专业抢救设备和人员,能在路上开始救治,并提前通知胸痛中心做好接诊准备,为您赢得最宝贵的救治时间!自行前往会大大延误救治,途中风险极高!
四
护心四字诀,伴您安度酷暑
水要足,温要稳,心要静,药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