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7月16日,德国威斯巴登迎来了美国陆军协会主办的国际研讨会和展览会,这一活动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美国国防军事视听媒体中心在7月17日的报道,来自美军及其盟军的专家们聚集于此,深入探讨了如何打破所谓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杀伤链。这一术语通常指的是中国为维护其国家安全而部署的反干涉、反介入的军事措施。在会议中,专家们针对这一话题提出了几个主要观点。
首先,在作战体系的构建方面,专家们强调了多域战在未来战斗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应当有效地整合传统火力、网络战、电子战等各种作战手段,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作战体系。换句话说,运用网络战和电子战的手段,将能够更加高效地发挥火力打击能力,从而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获得优势。
其次,在作战思想方面,与会专家们关注到了敏捷性、集成性和多领域有效战斗能力的重要性。他们提出,应优先考虑部队的机动部署、应急反应以及快速出动,以提高整体的作战效率。这将要求部队在战斗中能够迅速调整策略和战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战场局势。
在作战方法上,专家们指出,打破杀伤链的关键在于破坏对手的探测、目标定位和交战能力。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削弱敌方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因此在作战行动中,要首先瘫痪中国的情报、侦察、监视、导航定位和网络系统等C4ISR能力,争夺信息战的主动权。
此外,在作战应用方面,专家们提出要借助实时数据和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来缩短目标识别和打击的时间。无人系统在侦察、干扰和直接交战中的重要作用也被强调。通过协调多域的同步攻击,可以极大地压制对手的防御能力,使得作战更加高效。这种将先进的人工智能和无人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实际战斗中的设想,旨在确保未来战斗中的信息优势与决策效率。
最后,专家们提到,应当充分吸收俄乌冲突的经验教训,修订美军及其盟友的作战条令,以适应未来的作战需求。这意味着,面对迅速变化的军事环境,必须对现有作战指导进行必要的修改与调整,以确保在未来冲突中的有效性与灵活性。
通过此次研讨会,可以清楚看到美西方专家们正在不遗余力地探索如何突破中国日益完善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以期在未来的军事干预中取得成功。然而,他们所研究的内容,正是当前中国军队所努力破解的挑战。专家们提及的多域战、网络战、信息战、无人战与智能战等概念,实际上也在中国解放军的研究范围之内。
尽管这些观点似乎展示了他们的战略思维,但值得注意的是,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过去的技术优势相比,今天的中国军队在导弹战术“点穴战”的非对称作战、网络战以及无人战和智能战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因此,面对这样一个更加成熟的对手,单靠传统的战术思维与理论,显得相当薄弱和无力。历史上,中国在朝鲜战争期间未曾手软,如今更是面临着一个强大而坚定的中国军队,因此这些专家们的构想不仅需要反思,更需要实事求是的重新评估。